泉州晚报数字版-依托丰富的产业基础和越来越多人才涌入泉州产业服务平台呈欣欣向荣发展态势

创建者:时间:2019-01-16浏览次数:164

核心提示

要致富先修路揭示了公共设施服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泉州新制造的升级,同样少不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拉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泉州6个获得国家及省级称号的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均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

泉州丰富的产业基础,设计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需求,吸引各界科研学术型顶尖人才留下来修路泉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例如,泉州师范学院省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邱夷平系温州人,原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全球纺织领域的知名专家;福建省智能制造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杨永泰系厦门人,原本在北京从事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主导搭建的福建(泉州)工业设计O2O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杨学太系江西人,中国美院毕业,现为华侨大学教授、博导。他们立足整体产业需求维度,依循学术实用性原则,从各自科研特色出发,为泉州实业搭建通往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叶小青

人才是搭建服务平台的支撑力

良种需要落在沃土上。临近春节,泉州师范学院省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邱夷平依然在各地出差,洽谈关于减少上浆环节、清洁纺织的科研技术项目合作。他自称是不会炒房做生意的温州人。十年前,作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的他,时常来泉州对接纺织产业。对接中他发现,福建作为纺织产业聚集区,在科研和高等纺织服装教育方面却显得薄弱,经过多次磨合,最后应泉州师范学院的邀请,邱夷平把根扎在了泉州这片沃土上,搭建泉州师范学院省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本地和全国纺织服装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各类与纺织领域相关的科研、产品开发和技术及政策咨询服务。

想令良种在沃土上成长得更好,邱夷平深知人才是最重要的养分。他不遗余力,运用自己在国际纺织领域的朋友圈的影响力招兵买马。我们目前有常驻的国家级人才两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闽江学者讲座专家2名,副高职称以上常驻专家14名,博士共14名。另外还有纺织、印染、服装、时尚产业等方面的国内外兼职专家十几名,已然形成一个强大的纺织领域人才资源和智库。他说,引进一个国家级人才,意味着引入一个团队,意味着将人才背后的资源对接企业,落地具体的服务。

提及科研人才,隶属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院的福建省智能制造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牵头人杨永泰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原本在北京从事航天领域科研工作的他,一心希望可以将技术应用到产业领域、产生服务民生的产业效益,南漂来到泉州。我们平台的人才团队也是杠杠的,其中福建省百人计划’2名,国际高级专家顾问4名,全部硕士学历以上,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15。平台可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主要包括定制化服务平台搭建、服务型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服务型制造人才培养三种服务模式。科研出身的杨永泰善于将高深的科研原理用简朴的方式加以阐述,提到仿真技术原理时,他解释说,其实就是运用技术,将使用场景前置到生产端,由此提供改造升级生产端的解决方案,令其得以生产出最具市场性价比的产品。

致力于播撒良种的还有来自江西的杨学太。工业设计属于实用性技术,自然要在产业聚集地才能发挥作用。怀着这样的念想,20年前杨学太来到泉州,从十来平方米的工作室开始,带动泉州工业设计从最初的1.0版本向3.0版本升级。1.0指的是简单的出售设计,类似于摆地摊;2.0则像是搭台子,通过举办各类产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工作坊等活动,让全球的设计资源与泉州产业产生匹配,共同唱戏;如今服务平台堪称3.0版本,即实现从工业设计到产业端、市场端的生态系统打造,类似于构建商贸综合体。通过线上平台的搭建,不断导入人才、品牌、营销等生产要素,线下则继续推动各类设计活动,建立3D打印服务,共同营造气氛、加速设计转化。经过数年的推动,泉州已分别拥有5家国家级和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区域工业设计品牌影响力日渐强大,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不断涌入泉州。

超前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

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总要为未来发展留下余地,服务型制造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同样如此,超前当然也就意味需要有更大的耐心与魅力。

我们需要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文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赚快钱。邱夷平说,研发是需要承担风险和具有战略眼光的,当前业界存在着不投资研发、光采购技术的现象,可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到、偷不了的,必须自己研发,这才是创新的真正内涵。企业主在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过渡性引导,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就更要和高校、科研机构尝试合作共同研发。目前泉州师范学院省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与石狮市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国家级人才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新一年里,邱夷平将带领团队,将该研究院建成拥有亚洲最先进的非织造中试生产线和国际领先的微纳米纤维纱线中试生产线等设备的中试基地,为泉州以及全球纺织企业提供更加完备的研发服务。

泉州师院从纺织面料入手,深挖产业需求;仿真技术平台则从生产端入手,提升制造端的转型升级空间。仿真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与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上,他们通过对拉链内在拉力的使用性研究,在满足客户对拉链外形需求的前提下,对拉链性能进行优化,进而兼顾功能与性能双重要求,下一步将会开展定制化拉链的设备改造,打通面向客户需求的拉链服务制造全产业链。同样为浔兴链接提供服务的还有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他们常年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设计服务,依托平台的信息交互作用,设计能量得到放大,帮助企业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多样化的设计服务。

学习是最好的经验,用心是最好的管理。提及服务平台未来的发展时,杨学太认为,当前产业面对的是全新市场变化,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不断尝试。为了更好地增加信息的交互效率,杨永泰未来也将尝试搭建线上平台,让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上传生产优化诉求。借助中科院的教育优势,未来我们将帮助企业培育相关人才。他认为,企业研发投入的意识要增强,产业界的交流也需要进一步加深,在此过程中政企学研各领域的声音缺一不可。

当前不少产业都在政府的支持下,发起抱团联盟模式,探索共享共赢新模式,对此,邱夷平认为,从长远来看,联盟十分利于产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也更利于整体产业升级还有与服务平台的深度合作。其他业界人士也提出建议称,希望在联盟建立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予更多正向引导,避免短视获利,建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制造升级过程中,为制造业提供材料、生产、设计的各项服务平台自然也将获得更多生长空间。面对赶超升级的时代命题,泉州产业服务平台正在呈现百花齐放的向荣之势。

原文网址: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9-01/16/content_454050.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