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等:南音,在“可变”中看到“不可变”的精神延续

创建者:时间:2019-04-22浏览次数:202

“强调南音原汁原味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了。 ”

“如今的南音在演唱、演奏上的花腔加的太多了,不在音乐上花心思,老想着怎么做动作来吸引观众。 ”

……

  在近日于泉州举办的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福建省文联主办,泉州市文联协办的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9铸梦计划·泉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动中,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南音的传承与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业界人士纷纷为南音艺术的舞台实践如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言献策。

  在当下如何推动南音的发展?一部分人强调保留南音传统的原汁原味,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大刀阔斧地创新才有活路,一系列新老观念引发关注。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燕婷看来,南音的原样传承与创新两条腿走路,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时至今日,却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崇尚创新者如火如荼,强调原汁原味传承的群体却始终不见壮大,甚至有日渐萎缩之势。“近年来,非遗保护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了南音的价值,但其中的大部分人以南音为素材,加工改造、融合创新,真正坚守传统的人少之又少。 ”陈燕婷表示,南音的一个现状是,摆脱了之前后继乏人的窘状,却又似乎与传统渐行渐远。南音的舞台创新与非遗保护一定要区分开,不要直接把舞台创新当成是非遗保护,这是两回事。

  当下南音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借鉴了西方的发声、呼吸方法等,使得南音的润腔逐渐向由简到繁发展。同时南音也由过去的文人雅集自娱自乐型向舞台表演化发展,具体表现为曲艺化、戏曲化、舞蹈化等。“尽管南音吸收了现代化的演绎方式,但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它仍然不太适应当代社会的音乐潮流。 ”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小茹说,当下南音表演方式多样,与流行乐结合,与交响乐结合等,这可能导致的一个问题是,逐渐丢失了南音艺术的传统。

  小茹目前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利用课余的时间学习南音,“我们村里会唱南音的人很多,也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小时候我听到南音就喜欢上了它,但过去的南音还没有像如今这样发展出多种花腔和表演样式。 ”小茹介绍,当前她所就读的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针对南音专业的本科班一届招收20名学生,学生系统地学习南音和音乐学,毕业以后多数会选择从事南音的教学工作。在小茹看来,过去南音的表演形式较为传统及固定化,加上受音乐文化市场的冲击,“跟得上潮流”对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但这其中需要警惕的是发展的过度化、创新的异化。

  记者了解到,为了贴近市场,泉州本地的南音传承中心、晋江南音艺术团,厦门南音乐团,台湾汉唐乐府和台湾心心南管乐坊,以及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等都作了不少创新的尝试。

  据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陈敏红介绍,近年来台湾汉唐乐府推出的《艳歌行》《韩熙载夜宴图》,台湾心心南管乐坊的《静夜思》《胭脂扣》《昭君出塞》,泉州南音传承中心的《四静板》《满空飞》,晋江市南音艺术团的《阳关曲》等都是南音创新传承当中的突出案例。“ 《韩熙载夜宴图》开创了汉唐乐府的如诗画卷表演风格,将室内的南音乐舞拓展为环境剧场形式的室外露天表演形式,让观众仿若置身于剧目中。而台湾心心南管乐坊则是将南音与唐宋诗词、昆曲、交响乐等结合,以舞剧、歌剧等形式进行演绎。 《阳关曲》使用南音名谱《阳关三叠》 ,配以王维的《渭城曲》作为唱词,加上四宝、乐舞等,令人耳目一新,为南音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陈敏红说。

  在泉州南音传承中心,记者观看了《走马》等经典南音曲目表演。据泉州南音传承中心副团长曾家阳介绍,《走马》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全曲分为八个乐章,分别为“龙马负图”“麒麟穿队”“骕骦驱驰”“黄骠跳涧”“乌骓掣电”“赤兔嘶风”“青骢展足”“马义骝卸鞍”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乐团在演奏中加入高低音木鱼来模拟马蹄的声音,多年来南音界也普遍接受了这种演绎模式,使得乐曲更富有节奏感。“都说南音保留传统要传承、发展创新要大胆,要两条腿走,但怎么走?创新如果夸大走起来路就斜了。 ”曾家阳说,传统南音演唱要求真声真嗓,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寻找传统演唱方法和科学发声的结合点,“很多民间艺人认为南音要有草根性,认为我们专业院团的不那么传统,其实不是的,恰恰是专业的更注意传统,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传统进行的”。

  一方面,南音的创新改革如火如荼,另外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就南音音乐这部分来说,往综合化方向发展,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听众音乐欣赏能力的缺失。“在传统文艺舞台创新作品中,最有个性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曾在新加坡看过一次南音演出,结合的是邓丽君的歌曲《何日君再来》 ,看完后觉得不像这个也不像那个。 ”宁夏彬彬有李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理事李坚强回忆起一次观看南音演出的经历,他认为,南音要立足世界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东西,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首先要保留南音艺术的本源。

    “以前南音都是唱给自己听,不是唱给别人听,现在却发展成商品,要边唱边演奏还边做动作和表演。南音是非常严肃的东西,很讲究人的姿态形态,现在人们不在音乐上花心思,老想着怎么做动作怎么表演来吸引观众。 ”晋江市南音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南音项目传承人苏统谋如是表示。他说,如今的南音在演唱、演奏上的花腔加的太多了,把南音原本醇厚、雅气的东西弄丢了。苏统谋认为,我们不反对创新,但名家教学生一定要教正规的东西,而不是全然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丢弃原本的传统精粹。

    “南音极富历史动态性、包容性、特殊性,处处充满变化,展示空间从民间走向舞台后,海内外推出许多新制作的南音作品,无论是前卫、实验、创新的摸索,或是传统的再现、经典演绎的营造,各有多元样貌和品位。南音舞台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本色和精神的原则,结合当代剧场的各种元素,从‘不变’中探寻传统‘可变’的契机与潜力,从‘可变’中看到‘不可变’的精神延续,是最重要的。 ”陈敏红说。(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璐)

 原文链接:

中国艺术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90422/index.htm?page=/page_1/201904/t20190419_442738.htm&pagenum=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http://ich.cri.cn/20190422/6a88b5bb-c4ad-efaf-d3d9-8aefe791e2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