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4-11浏览次数:168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创造成功人生的基础,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条件,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保证。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和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更加振作精神。那么,良好的精神状态从何而来呢?

    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导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就有无穷的力量和奋发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应自觉地把个人的目标和追求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来自高尚的道德追求。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才很重要,德更重要。“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只有以德润身,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确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具有了高尚的道德追求,必然表现出振奋的精神面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谓“弘毅”,就是抱负远大,心胸宽广,意志坚强。这是一种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品格素质、道德操守之后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与我们提倡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内在一致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确立这样的道德追求,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

    来自深厚的文化涵养。精神状态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自身素质高,精神状态往往就好。深厚的文化涵养是自身素质的强大支撑。只有文化涵养深厚,才能培育出干事创业的卓然见识和清晰思路,才能生发出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坚忍品格和奋发精神。很难想象,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具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人能够做出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发表日期:2006年12月31日 出处:《人民日报》12月30日 作者:刘晓芳 刘荣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