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4-24浏览次数:1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谈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认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徐贵相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任务的需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党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准确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全面总结了我国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刻指出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对于更好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转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科学的哲学基础。一种理论是否成为一个体系,首先要看其是否有自己的哲学基础。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体系,首先就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观点,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强调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其中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以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基本观点;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这是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2、完整的理论构架。一种理论是否成为一个体系,也要看其是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理论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理论逻辑是怎样的?这是一个经过不断深化认识,日渐明朗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其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以说,这些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比如关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关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关于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于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于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等等,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上述这些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新世纪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基本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协调,体现了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3、重大的创新价值。一种理论是否成为一个体系,还要看其是否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主题。这个重大历史主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是新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完善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总有一些特定的形势和任务,总有某些特定的内容会凸显出来,成为急需回答的首要问题被深入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总是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被突破,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两个基本问题,以这个问题为重点,我们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始终存在着一个“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这个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作出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规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概念的科学内涵;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转变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进一步开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阐明了科学发展与吸收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联系,揭示了世界各国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趋势。集中起来讲,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所在。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下形成的具体理论形态。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内在统一、各有侧重、层层递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进到新境界。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每一个理论体系,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们都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既在这些具体方面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又从总体上深化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有力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结构继续改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显著加强,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布局、根本目的、外交战略、奋斗目标、发展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丰硕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和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著作,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这样做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了,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抓住了这个理论实质,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理论实质、这个活的灵魂,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把握了这个理论实质、这个活的灵魂,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没有丢掉“老祖宗”,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又讲了新话,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解、运用的不断深化。

  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在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的沧桑巨变中,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达到新的历史高度。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而前进,随着实践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形态。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继承前人而不墨守成规,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无限生机与活力。面向未来,我们还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和合作,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但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迫切地需要做出理论上的回答。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2、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就在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才能做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必将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3、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科学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解决好发展中的新课题和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就是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把握住这个问题,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质,就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总结,又为我们党更好地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必将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执政实践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实践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都凝结着过去的经验和智慧,又标志着未来探索的新起点,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加显示其推动实践大发展的强大力量,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