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6-23浏览次数:94

□张江明
2007年06月20日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是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它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主旋律与多样化相融合的中国化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如同和谐社会一样,都是矛盾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结合体。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必须贯彻一统多元的要求。所谓一统,是指有一个兼容并蓄的主导性的主流文化;多元是指各种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互相结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一统与多样的文化关系,要切实做到多元归于一统,一统包涵多元。在主导文化带动下,造成各种文化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前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及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这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化的和谐文化的关键。

二是继承和创新相融合的民族化和谐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个宝库,蕴藏着众多的精华,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和继续起着重要作用,一定要继承,不能丢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有科学态度,进行具体分析。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又不能实行复古主义。“儒化中国”论者认为,只要以儒治国,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指导思想,一切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这是历史的倒退。

  继承传统,不是不分好坏都传承下来,而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复旧,停留于古代的水平,必须排除糟粕,吸取精华,一定要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除旧布新,日新、日日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敢于走在时代前列,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要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从总结群众实践的新鲜经验中,创造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观点、新文化、新理论,尤其是要从密切联系和谐文化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

三是以中为主、中西融合的现代化和谐文化。

  文化是复杂多样的,有民族的、又有世界的,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有本国的、又有外国的,等等。任何国家的文化都需要交流,既有借鉴吸取,甚至融合,又有磨擦、碰撞以至冲突,但又可以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经过整合,归于矛盾的统一。

  和谐文化是开放的文化,现代化的文化。在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中,要坚持以中为主,为我所用,以战略眼光,宽广胸怀,在包容多样中扩大认同,博取众长,通过吸收、消化、改造,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的构建中,把西方现代的文明成果和我国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创造出更高水平的和谐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放出异彩。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融合的科学化和谐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使科学发展观统率和落到和谐文化构建的整体及其全过程。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了解、研究构建和谐文化,提出方案和实施办法。什么是科学态度?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也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集中反映。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可以使和谐文化有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构建和谐文化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和谐文化的构建,必须充分运用文化的形式、手法和艺术形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科学化是和谐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提高到现代水平的支柱。

五是民主和法治相融合的民主化和谐文化。

  民主法治同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胡锦涛同志概括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将“民主法治”放在第一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对民主法治总的要求。民主和法治是辩证地结合起来的。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和邓小平把民主性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更应继承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性精神,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发扬光大。

  民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灵魂与旗帜。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要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法治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政治基础和保障。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的职能作用。”

  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又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在民主与法治这对矛盾中,民主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和谐文化是民主和法治相融合的民主的和谐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中国化、民族化、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的文化。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