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自己的“玻璃心”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1-24   浏览次数:640

所谓的“玻璃心”就是在别人的行为或者是言语的刺激下容易破碎,在心理学中这种性格的人拥有较低的自尊,容易因他人的看法而贬低自我。

症状举例:

  1.请求一个信任的亲近的人帮忙,被拒绝,嘴上说没有关系,内心却瞬间非常地沮丧伤心,最后对方还是答应了,他说他只是开一个玩笑,但是依然无法及时从沮丧伤心的情绪走出来。

  2.感觉别人不开心或者对自己不友善,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的原因,并且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也会因此不开心,不开心的情绪可以持续一天甚至好几天。

  3.期待得到别人的关注,但是一旦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就会恐慌,然后会逃避,选择呆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面。

  4.如果身边谁比自己好,例如自己没有受到表扬而对方受到表扬,会因嫉妒而心情不好,并且情绪一般不表现出来,情况相反就会非常开心,明显可以被别人看出自己心情不错,觉得一天都会很顺利。

  5.看到别人发的朋友圈和微博,评论了没有得到回复,会认为对方是对自己不满,基本不敢主动问为什么不回复,因此抑郁很久。

  总的来说就是自卑、自我压抑、不善表达、容易嫉妒、情绪容易受影响且波动大、对他人戒备心很强等。

  这些情绪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包括晚上经常做噩梦,经常因为不开心而除了上网睡觉吃饭什么都不想做。我也试过去改变自己,变得外向的结果是几天后觉得自己很累,更加不想与人交往。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自在一些,情绪稳定一些?

      心理咨询师分析:

  我们说正常的自尊是有弹性的,当遭遇挫折时,能较快平复情绪。自尊稳定而健康的人,能有效的安抚自己,让自己较快的平静下来,比如可以说,失败是很常见的,被人拒绝也很常见,我可以想其他办法解决问题。而题主可能会责备自己,放大了这件事的严重性,这会加重情绪波动,也让题主对失败更加敏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且题主的归因方式有一定的问题,带有一种孩童般的“自我中心视角”。什么意思呢?小孩子经常是自我中心的,觉得父母吵架了,或者家里出了什么问题,是自己不够好造成的。实际上,这件事也许跟自己关系不大,只是一种想象。同样道理,如果周围人不开心了或者对自己不够友善,很可能是这个人的原因,不一定与题主有关,但题主会倾向于这样去想,把自己搞得很郁闷。

  其实,情绪敏感或人际敏感的人小时候可能是那种行为抑制(behavior inhibited)的儿童,容易害羞,对陌生环境恐惧和回避,需要大人的耐心陪伴和引导,才会慢慢有人际上的安全感,能主动探索陌生环境。但如果大人没有给予耐心的引导,做出良好的示范,而更多粗暴的批评,或者干脆让孩子回避陌生环境的话,这种敏感就会持续存在,一直到成年以后。表现出一种像孩童一样的退缩和恐惧。

  那么怎样解决自己的人际敏感和情绪敏感呢?

  1. 学习观察和安抚自己的情绪,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把挫折当做是一种锻炼和经验积累,而不是灾难。不去回避困难。

  2. 改变自我中心的归因方式,学习多角度看待问题。别人不回应可能是别人的原因,不用把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减少自责情绪。

  3. 学习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接纳自己本来的面目。鼓励自己而不苛求自己。

  4.到让自己不舒服的情境中练习,行为上不去回避,也就是心理治疗中说的暴露疗法。

  当然,说起来似乎简单,但一个人想要改变并不容易。如果自己很难做到的话,就需要有人陪伴一起来慢慢改变。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