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欢迎来到泉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网!

泉州师范学院现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 这5位导师分别依托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省内外大学培养博士研究生,学科覆盖化学工程、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政治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这5名博士生导师是我校知名专家学者,在相关领域取得过重要成果,享誉省内外。 博士生导师是我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学科的发展,泉州师范学院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将不断增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导师风采  硕士导师  校内导师  音乐领域 音乐领域

马晓霓

信息来源:研究生招生网 时间:2018-04-06 浏览次数:1127

马晓霓教授


       马晓霓(1973-),男,汉族,艺术学博士,音乐学(南音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副教授。兼任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骨干专家。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音与昆曲关系研究》(12YJC760060)、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荔镜”系列南音研究》(JA11233S)、“泉州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项目之南音史论类(2012年3月启动)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13BZW08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1BZW1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07BB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09CWW001)等。荣获“2012年度泉州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奖”、“2006年度泉州师范学院科研优秀成果奖”。
       给研究生讲授《艺术原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研究生论文写作》等主干课程;给本科生讲授《音乐美学》、《大学音乐》、《歌剧赏析》、《戏剧常识与欣赏》、《艺术美学》、《艺术概论》等主干课程。荣获“泉州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泉州师范学院2004年度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优秀奖(最高)”。

学习简历:
2013.3-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2005.9-2010.3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2001.9-2004.6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4.6-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要论文:
01. 马晓霓:《南音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02. 马晓霓:《南音〈满空飞〉的戏曲蓝本》,《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03. 马晓霓:《吴门玩花主人与其编撰考论》,《戏曲研究》第88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
04. 马晓霓:《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05.马晓霓:《昆曲〈看钱奴〉的编演思路》,《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06. 马晓霓:《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学海》2006年第6期。
07. 马晓霓:《元杂剧〈疏者下船〉的版本问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08. 马晓霓:《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戏剧文学》2007年第12期。
09.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对社会诸色的讽刺》,《艺术百家》2008年第6期。
10.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的本色语言》,《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11.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的情节设计艺术》,《戏剧文学》2007年第4期。
12. 马晓霓:《喜剧电影〈鸡犬不宁〉与豫剧演员的生存困境》,《戏剧文学》2008年第4期。
13. 马晓霓:《论现代传媒技术对戏曲本质美感的消解》,《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4. 马晓霓:《论当前戏曲保护策略与实践的错位》,《戏剧文学》2008年第9期。
15. 马晓霓:《大审美经济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
16. 马晓霓:《〈缀白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10年1月16日。

成果推介:
①对“荔镜”系列南音散曲、套曲进行深入研究。完成或发表相关论文(《南音〈偷眼眺〉的文学蓝本》、《南音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等,纠正了前人在相关研究中的一些不实之处,使我们对闽南戏曲经典《荔镜记》与泉腔南音的血脉关系(“荔镜”系列南音散曲中至少有200多支与《荔镜记》相关)具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②对南音与昆曲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南音名曲《满空飞》为切入点,发表或完成相关论文《南音〈满空飞〉的戏曲蓝本》、《论〈鹅毛雪〉的昆曲化与南音化》、《南音与昆曲归韵异同管窥——兼论南音“咬字”的改良问题》、《南音与昆曲关系研究刍议》等。指出并辨析了前贤相关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乃至谬误,丰富了泉腔南音的研究视域,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
③对南音套曲的源流问题进行初步考辨。发表或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南音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南音套曲〈共君断约〉的戏曲蓝本》、《南音指套〈共君断约〉的组曲方式》等。指出并辨析了前贤相关研究中的一些谬误,使我们对南音套曲的源流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④结合大量的版本文献资料,从版本学、考古学、表演学的角度对明清戏曲文献名著《缀白裘》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缀白裘〉研究》(约40万字),同时发表相关论文《吴门玩花主人与其编撰考论》、《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等。指出并纠正了前贤研究中的一些失实乃至谬误之处,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
⑤在博士学位论文《〈缀白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度曲实践,对昆曲表演艺术进行专题研究。在与刘祯研究员合作完成的重要论著《中华戏剧-昆曲》(正在出版)中,马晓霓承担了第三部分《昆曲舞台演唱艺术》和第四部分《昆曲经典剧目》的撰写工作。补充或纠正了前人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乃至误解。
⑥对元曲名家郑廷玉及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陆续发表《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元杂剧〈疏者下船〉的版本问题》、《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论郑廷玉杂剧对社会诸色的讽刺》、《论郑廷玉杂剧的本色语言》、《论郑廷玉杂剧的情节设计艺术》等重要论文。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郑廷玉研究专家。
⑦对20世纪以来的戏曲学术史进行专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爬梳、整理与撰写,完成《元曲四大家学术档案》(40万字,正在出版)的编撰工作。本《档案》旨在总结、精选、批评20世纪以来的“元曲四大家”研究成果,在肯定王国维、吴梅、青木正儿等前辈大家曲学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或不足,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⑧在戏曲表演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一定拓展。2013年6月,受邀列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3年戏曲学青年论坛”,宣讲论文《略谈“先学无情后学戏”》, 认为:深入生活但不拘泥于生活,“进入”角色但又与角色保持“审美距离”的戏、歌、舞综合化表演,是明清戏曲艺人长期遵循的表演原则。这种类似于既“体验”又“间离”(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戏剧精神,是“先学无情后学戏”的真实含义之所在。该文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同行评价:
马晓霓在戏曲、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少前辈学者如吴新雷、周华斌、刘俊骧、魏丽莎(美国)、史凯悌(加拿大)、麻国钧、俞为民、陆林、孙玫、崔宪、郑国权等先生在多种场合对其成果进行高度肯定或客观评价。去年底有学者在《中国艺术报》(2013-12-23)发表的署名文章《从微观细部中寻求新发现——新世纪青年学者研究方法的转变》中还对马晓霓在“2013年戏曲学青年论坛”上宣讲论文《略谈“先学无情后学戏”》进行了特别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