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至5月26日,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庆宗,校党委书记游小波出席了大会。大会由林华东副校长主持。本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东南亚各国、我国港澳台地区和祖国大陆的一百多位作家与学者在此聚首,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新视角,探讨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独特性及价值。
陈庆宗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内涵和特色,深化对东南亚新文学的感知认识,推动彼此的双向互动交流,希望在众多华文文学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创作能够迎来一个持续的高峰期,为增进中华文化、闽南文化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为“海丝”文明的新发展、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游小波在大会发言中说,数百年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闽南人)漂洋过海、“过蕃”谋生。他们坚持用华语说话,用华文写作,其作品成为沟通居住国与祖籍国之间的精神桥梁,成为表达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从而为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做出重要贡献。
在25日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特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书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三个重要论域,展开深入探讨。
26日下午,参会的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设立在我校的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他们对我校在闽南文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认为这一研究和弘扬闽南文化的国家级平台,在闽南文化的研究推广方面与为世界各地闽南人的交流方面,影响深远、意义巨大。
据悉,本届会议规格高,分成两地接力举办,吸引了中新社、新华网、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晚报》、《厦门日报》、《鹭风报》等海内外数十家媒体的追踪报道。此次会议共收到100多篇学术论文,主办方将遴选部分论文编辑成论文集,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辑刊》名义公开出版。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文学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