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庆宗,泉州师院党委书记游小波教授与副校长、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林华东教授,基地常务副主任黄科安教授赴京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
陈庆宗、游小波一行受到中国社科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和原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的热情接待,宾主双方就基地的合作共建、未来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一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达成共识。
林华东副校长代表基地从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台盟”合作谱写新篇、拜访领导获取支持、服务地方转化成果、举办学术会议扩大影响、深化闽台学术文化交流、为建设“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术研究渐次推进等九个方面内容汇报了基地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具体成果。他还对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八条前瞻性的建议,希望得到中国社科院一如继往的大力支持。其一,把基地建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赋予研究闽台文化、海丝文化的功能,打造成国家级研究平台;其二,希望中国社科院给予扶上马、送一程的优惠,每年以中国社科院扶持的方式给予中心两个课题,以凝聚队伍,开发思路,推进创新,展现实力;其三,根据国家需求安排中心开展相关调研,为中央提供决策咨询,充分发挥学术智库作用;其四,希望中国社科院及所属研究所主办的权威刊物能够支持中心发表论文,交流学术成果,在更高层次上展示中心的学术力量;其五,支持中心创办《海丝文化研究》期刊,打造学术阵地,塑造高级别的对外学术窗口;其六,支持中心“软引进”科研人才,合作提升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研究水平;其七,推动中国社科院相关博士招生点把博士培养放在中心,或在基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使基地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平台;其八,支持中心创办学术论坛,服务于国家文化的发展战略,扩大闽台文化、海丝文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游小波书记就基地的未来发展向中国社科院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希望能以中国社科院的名义出面聘请闽南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吸引、团结学术精英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服务;二是由于受地域和办学层次所限,目前基地的研究层次还比较有限,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远,影响不够大,需要在中国社科院的领导下,加快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闽南文化研究的生力军;三是在中国社科院的指导和配合下,举办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专家学者参加,为基地的社会影响宣传造势;四是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学术期刊,打造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水平学术刊物,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在听取汇报后,晋保平秘书长对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他说,第一,基地的建设方向、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设立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对于服务外交大局,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二,基地基础建设扎实,尤其是泉州师范学院方面工作十分积极,实实在在地认真做事,省、市两级政府也比较支持;第三,基地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同时指出今天的会议开的很及时,“十八大”以来文化战略的重要意义逐步提升,“一带一路”战略中闽南文化的地位突显。福建省委领导重视闽南文化的建设,中国社科院王伟光院长到基地视察时,充分肯定基地四个方面的工作,并提出四点希望。这一切都表明基地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基地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好好把握机会,奋发有为,为海丝之路、民族交融作出独特的贡献。
(闽南文化研究基地 黄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