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上,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和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曾获“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的2001级物理学专业校友陈思鑫回母校,在理工楼218多媒体教室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讲述“我的成长故事”,与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专业竞赛、就业择业与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指导。
陈思鑫分享了自己在校读书的经历和心得,他结合自己学习经验和体会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在校期间一定要多看书,广泛摄取知识,不要把学习禁锢在专业领域,多参加比赛,如电子竞技、挑战杯竞赛等;对于师范类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做教师兼职,多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多接触社会信息,了解社会需求,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以真诚之心广交朋友。他表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是首要的任务,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才有更多资本去和别人竞争。
陈思鑫,2001年进入我校物理学专业学习,我校第八届校自律会主席,现为泉州七中物理学科老师兼科技创新与机器人竞赛教练,连续多年被评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08-2012年度“泉州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指导学生参加每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获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一等奖2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6项;2014年指导学生科技作品《可编程的人机互动木偶》在29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赞赏;2005年、2006年、2009年三次参加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WRO)并获得两枚金牌,一枚铜牌;指导的学生项目《2061星空乐队》、《类海蜇运动探测体》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并入选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冬令营,经过选拔在2006年、2013年代表中国参加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在2015年代表中国队参加FIRST国际机器人工程挑战赛(FRC);参与编写的《机器人本体制作和编程实践》和《机器人研究与实践案例》两套校本教材,其内容和理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家级机器人教育子课题研究成果结题鉴定为全国一等奖。
(物信学院 林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