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共组织60多项优秀科研项目成果分别在高校馆和海丝馆参加展示推介,其中,我校海洋化工科研成果首次在海丝主题馆进行实物展示。王珊副校长参加项目成果交易会,并见证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交易会期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省政协副主席薛卫民、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等领导分别到我校展位参观指导,对我校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并鼓励我校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校科研处、化生学院负责人以及部分教师参加项目成果交易会。
在海丝主题馆,我校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袁俊生主持开发的“电驱离子膜工厂化海水制盐装备”以世界领先水平的电驱离子膜材料为核心,利用单价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选择性分离和高效富集的原理,实现对海水中氯化钠的连续、自动化提取工厂化生产食用自然盐,该成果为提升制盐行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受到了国家海洋局、省发改、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教育厅等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
在高校成果展示专区,郑瑞生副教授研发的“温和加工即食鲍鱼产品栅栏因子设置及生物保鲜技术”、潘玉灼高级实验师研发的“小功率金卤灯”、吴志伟讲师研发的“基于安卓手机的汽车胎压监测装置”等优秀成果在高校成果展区进行实物展示。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与泉州索爱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福建贝特迈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
交易会上,我校展出的多项科研成果受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参会人员的关注与好评,前来咨询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络驿不绝。同时,我校师生也充分利用这次交易会平台,到参展企业和省内外高校展区观摩、交流和学习,获取更多的企业技术需求信息资源,寻求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据悉,本届“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约有2300家企业参展,其央企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本次展会由安全设备馆、现代农业馆、机械装备馆、粮油机械馆、医疗器械馆、老茶新宠馆、海丝精品馆、主办单位馆、电子信息馆、互联网经济馆、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馆、金融馆、城市综合馆等13个场馆组成,为福建省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提供了便利。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