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期,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展开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深入体验社会,脚踏实地调查民情民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遍布各个领域,内容丰富,紧跟时事,角度新颖。实践过程中,我校许多优秀队伍的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泉州晚报》、《东南早报》、光明网、东南网等多家媒体都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报道宣传,成果喜人,社会反响良好。
文化寻根:发现魅力泉州,弘扬“海丝”文化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春风,为进一步推进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宣传泉州的“海丝”文化内涵,我校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深入泉州古城,潜心探索“海丝”文化。
以“探寻海丝起点·文化寻根之旅”为主题第二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7月13日在泉州展开,我校团委组织10名学生参与活动。在为期6天的交流采访中,两岸大学生不仅结对走进开元寺、老君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市区景点,还游览了历史遗迹,观看南音、提线木偶等众多独具闽南特色的艺术瑰宝,深刻地体会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最终我校12汉语的张睿同学荣获“团队二等奖”和“最佳报道奖”、13汉语的黄梓玲同学荣获“团队三等奖”、13广电的苏敏同学荣获“团队三等奖”、13思政的胡照悦同学荣获“团队三等奖”。
文传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一行8人于7月26日走进泉州著名渔村——蟳埔,进行了民俗建筑探寻、蟳埔港实地调研、制作蟳埔女头饰、探寻特色小吃等实践活动,深入挖掘蟳埔村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精心制作“蟳埔旅游攻略”,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蟳埔,为泉州“海丝建设”贡献力量。
7月中旬,航海学院“一路向北”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5人,走访了泉州、兰州和西安三地,调研闽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伊斯兰教中回族教徒饮食文化习惯的差异,深入了解三地的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习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实践队收集整理丰富资料,他们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伊斯兰教文化,并呼吁社会理解穆斯林,保护伊斯兰教文化。
此外,数计学院和体育学院也组织了队伍到惠安县、崇武古城等地进行实践,体验“惠女精神”。调研如何让惠女文化成为惠安,乃至泉州的文化招牌,如何更好将惠安女文化会发扬和传承。
志愿服务:奉献公益爱心,激发社会“正能量”
我校组织开展多场体验服务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学生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将团中央对于大学生三下乡的要求落到实处。
立足泉州,服务泉州。7月份,我校团委组织63名大学生骨干分赴市政府、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等地进行为期4周的挂职锻炼。参加挂职的同学主要协助各单位处理日常事务、课题研究、就业见习、文化宣传、信息采编、法律援助、网站维护、社区服务,活动策划等工作。同时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泉州大街小巷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认真探求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建设新模式。
泉州市科协和我校联合主办的“美丽社区科普行”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由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分组参与,服务范围涉及鲤城、丰泽、洛江辖区内的20个社区。今年首次采取集中科普志愿服务与日常科普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双向互动形式,除开展100场次的集中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外,还将由社区根据日常需求提供其他科普志愿服务。该活动首设“菜单式”服务,由我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团围绕生活、生态、生命、生存中的科学,提供“菜单式”的科普服务项目,每个社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5项服务内容。其中,科学表演、科技小制作辅导、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健康养生知识讲座、科学DV展播等多项寓教于乐的科普服务项目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教科学院组织“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针对兴趣班授课”暑期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暑期少年宫义工教师”的方式服务社会同时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技能的实践者。
我校青协6名志愿者和2名安溪籍大学生志愿者到偏远的安溪县龙涓乡新岭小学,对该校留守少年儿童进行了学业辅导,开展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向那里的留守儿童送去了爱心,受到当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7月13日-17日,校团委组织选拔58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男子篮球U16项目在泉州市举行测试赛的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本着耐心敬业的服务态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优质服务赛会,赢得了组委会与来宾的肯定与赞许。
聚焦三农:关注农村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重点在农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也在农村。我校学子们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深入基层,积极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
资环学院“美丽乡村”暑期实践队于8月20日赴福鼎西昆村开展为期6天的“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实践调研。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孔氏文庙、天王庙、儒家文化农耕园、村中茶园等地方,随后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土壤特点、种植物、气候天气、景观设计、旅游开发、养老建设、产业特点及优势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村立面的初步设计”和“农耕文化园的规划”,为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美丽西昆村”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实施计划。
美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则走进永春县蓬壶镇联星村,开展“彩绘文化墙”活动。作为我校结对帮扶村的联星村,是第四轮省级贫困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文化氛围不浓。美设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从学院中选拔16名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组队,并由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结合整个乡村的特色,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以及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彩绘文化墙。绘制了近400米,共计15幅壁画,既具有观赏性和美化效果,又富有宣传性和教育性,充分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校团委组织的“魅力东山”实践队师生一行12人前往漳州东山开展“感知海岛文化精神,探究生态旅游建设”的实践调研活动。期间实践队师生在我校挂职干部、东山县委常委傅志雄、团县委书记等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在杏陈镇与该镇党员干部共同听取谷文昌事迹报告会。随后前往漳州市东山县的澳角村、湖尾村等地,寻访“富美乡村”。并对东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对东山旅游资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意见,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在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校学生以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对广大青年的号召,调查民意,关注民生,助力发展,奉献爱心,在实践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断奋斗。(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