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至10日,“陈三五娘”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院召开。台盟中央两岸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泉州市政协骆沙鸣副主席,我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和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林华东教授,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常委余庆锋,来自韩国等国家和祖国大陆、我国台湾地区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校教务处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和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黄科安主持。
余庆锋在致辞中指出,“陈三五娘”传说发源于洛江区,希望通过与学界、业界的互动合作,激活例如“陈三五娘”传说之类的丰富的文化矿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闽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的创新发展、保护开发。
林华东指出,以“陈三五娘”为代表的泉州地方传统戏曲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渊深无比,瑰奇绚丽,其侨易之路是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显影与重要现实构成。他强调,泉州师院长期致力于闽台文化、海丝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希望通过研讨会,加强与学界的联系与交流。
骆沙鸣指出,“陈三五娘”传说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时代性与实践性。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和学术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可以清晰地呈现闽南文化所孕育的文化价值观,能够进一步提升闽南文化的软实力,使闽南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跨文化传播。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陈三五娘”传说的历史渊源、艺术演化、传承保护、流播方式、价值意义,及其与闽南文化的关系等重要议题开展深入而又广泛的研讨。
研讨会是洛江区参与“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由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台盟中央闽南文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由泉州市洛江区委宣传部、泉州市洛江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泉州市地方戏曲研究社、泉州市洛江区文化馆具体承办。研讨会总共收到50多篇学术论文。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文化圈的美丽传说,发源于洛江。“陈三五娘”传说于2014年12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泉州唯一被列入国家级的民间文学项目。以“陈三五娘”为代表的闽南戏曲作为闽南族群重要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个体化、处身性的民间素朴记忆,凝聚着海内外闽南人共有的文化记忆,已成为闽南族群建构身份认同的路径之一。
(宣传部 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文 蒋双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