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带来的狂风暴雨给学校造成很大影响。台风过后,我校各单位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确保了节后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
保卫处
在台风“鲇鱼”登陆的当夜,校党委副书记林伟、保卫处副处长郑少君顶风冒雨,用两个多小时,打着手电,徒步巡查了全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楼栋的公共区域。他们在巡查中发现了几处楼栋的玻璃门并未封堵得很牢,立即当场动手用沙袋进行加固;在路旁发现倒下的行道树,徒手将其移开以恢复校内交通;遇下水口被树叶等杂物堵塞,立即对其进行清理。台风期间,保卫处组织人员不间断重点巡查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台风登陆后,保卫处处长黄振平克服家庭困难,天一亮就赶到学校,投入灾后自救工作。保卫处党员肖文清、蔡晓阳和职工张三淮、郭小伟等人,立即分区域包干开展灾后受损巡查工作,及时处置、上报相关问题。
后勤管理处
台风登陆前,后勤管理处精心组织,安排人员彻夜值守,处理险情。台风登陆后,后勤管理处根据学校受灾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兵分三路,对校园内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各类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重点部位进行认真巡查,排查各种灾后安全隐患;组织人员开展道路排水排污井检查,做好全校排水沟、排污管道的疏通,做好学校教学、实验楼群的屋顶屋面和周边水沟的清理;组织人员进行全校配电室供电设施、供水管道及加压泵的安全检查,及时做好全校公共区域门窗、天花板的维修。
图书馆
台风“鲇鱼”带来的暴风雨导致图书馆多处积水,各层流通书库因渗漏致使墙体白灰大量脱落。27日—28日,图书馆领导亲自带班,加强馆内外安全巡逻,配合后管处用沙包封堵玻璃门,及时搬移图书、沙发,使图书、沙发免受雨水浸泡,避免损失。28日上午,馆领导立即组织全馆工作人员开展灾后自救工作:清理门厅、地下层及该层房屋积水,搬移图书,并打扫各层流通书库的白灰,并及时清点受灾情况。
文学与传播学院
台风登陆前夕,文传学院对俊秀东楼内外进行加固处理,在俊秀大门加固32袋沙袋,并在施工场所拉设警戒线,并严格实行党员值班岗制度,在确保党员学生人身安全情况下,发挥党员作用,协助学院处理紧急事务。9月28日凌晨,台风“鲇鱼”登陆后,文传学院迅速反应,成立灾后自救工作领导组,召开职能部门及相关科室会议,研究部署自救工作。针对俊秀大厅积水问题,学院领导带头,全体行政人员对地板进行干燥处理,并安放防滑警示标志。
外国语学院
9月2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及时召开了关于做好防御第17号台风“鲇鱼”工作的会议,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做好防御部署。会后,学院全体工作人员立即开投入到防御台风工作中。台风刚过,外国语学院及时开展灾后自救工作,9月28日上午,各科室人员详细地检查了各区域,并及时安排辅导员对各自所带班级进行深入了解,关心学生的受灾情况及思想状态,对学生宿舍因台风导致受损情况进行登记上报。由于前期的各项防御工作得力,外国语学院受这次台风的影响不大。
教育科学学院
在学校召开防御台风“鲇鱼”紧急工作会议后,教育科学学院按照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部署,召开防控台风工作会,切实落实好信息通知、所属建筑物排查、24小时值班、师生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理以及紧急信息通报等工作。台风登陆前,27日上午,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再次带队检查对学院所属的琴房,对个别松动的地方进行加固处理。当晚九点,学院党委书记陈一祥带领办公室到特教大楼的各个角落再次进行核查,发现有教研室灯未关、设备未切断电源,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大楼玻璃门等重点部位采取了加固措施。台风过后,学院党政领导立即组织人员排查、统计受灾情况。由于措施得力,教育科学学院防控台风无发现异常,总体平稳有序。
体育学院
9月26日下午,体育学院召开防抗台风紧急会议,传达学校防台风部署会议精神,制定防台风预案,安排值班表。随后全院两人一组,兵分三路,分别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宿舍、体育场馆进行拉网式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切断电源、关闭门窗。9月28日,台风登陆后,体育学院迅速制定台风后的自救方案,成立“党员抗灾抢险队”,冒着风雨再次实地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宿舍、体育场馆等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落实整改,并登记台风损失情况,按时上报学校,并及时做好善后及清理等工作。
应用科技(航海)学院
自今年9月份以来,几次台风侵袭福建,应用科技(航海)学院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做好抗击台风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院长曾文章在台风“鲇鱼”来临的当天晚上还详细检查办公楼、教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台风过后,教师党员颜星华立即到学院,对教室和实验室进行逐一检查,安排人员抢修,确保教学正常进行。正是因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带头坚守岗位,认真做好各项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学院才没有出现人、财、物损失,确保了全院师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综合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