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0名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我院学子郑佳祥上榜。
下面让我们走进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郑佳祥,一起感受泉师新时代好青年踔厉奋发挺膺担当的青春故事。
勤学不倦,敏而好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步入大学,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立志要在学业上深造。他每日忙碌于专业课程学习,频繁出入图书馆和自习室,潜心学习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他的专业成绩、综合测评连续两年位于专业前列,并获评国家专业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
尽职履责,担当作为
作为校团委组织部负责人,他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把同学们的事情当作是自己的事情,努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作为青马班负责人,他积极做好统筹工作,协助老师成功举办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定期开展读书行动、社会调研等活动,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暑假期间,他积极组织同学开展“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活动,完成思政微课录制,并结合“青马学员说”宣讲品牌,投身基层宣讲,组建学生宣讲团,撰写思政宣讲稿,带领青马学员以说、演、唱等多种形式为居民讲好中国故事、党史故事、福建故事,带去近百堂生动的思政课,获评省先进团队荣誉称号。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刚入学他就积极加入学院学生会就业创业部及校团委组织部,细致认真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协助老师组织开展“赓续百年薪火,不负青春华年”青年文化节展示会、“追寻百年红色足迹”校园徒步行工作、“挺膺担当,不负年华”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计开展文化进基层、宣讲进基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几十余次,累计志愿时长162小时。
大二暑假他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社会实践团的领队,筹划组织社会实践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为每一名实践团成员量身定制符合他们个人长处的工作任务。组织实践团队员们走进安溪、石狮、晋江、宁德等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课、联学共学宣讲课、“摆脱贫困”思政课、“一带一路”发展课、清廉家风法治课,组织心得展示、研讨交流活动,形成2篇调研报告、3份思政课作品、10个视频、30篇文章,受到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家级、省级权威媒体的报道十余篇,累计阅读量超50万,点赞数7.7万。参与的作品先后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2023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成果特等奖。
青春寄语
作为闪耀的青春榜样,让我们聚焦郑佳祥同学四年的大学时光,听听他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我想将四年大学生活的感悟凝结成三盏明灯,愿它们照亮你们在泉州师范学院的逐梦之路。第一盏灯叫‘勤学不辍’。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思维的训练场,希望你们能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像海绵汲水般充实自己,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未来翱翔的羽翼。第二盏灯是‘担当有为’。真正的担当不是追求荣誉,而是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学弟学妹们,无论你是加入部门还是参与社团,都请记住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对责任最好的诠释。第三盏灯是‘知行合一’。真正的成长不在书本里,而在火热的实践中。建议大家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让理论之花在泥土中结出硕果。
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我愈发感恩在泉州师范学院的这段时光。这里有诲人不倦的师长,有并肩奋斗的伙伴,更有无限可能的舞台。愿你们珍惜这四年的黄金岁月,既要在专业学习中深耕细作,也要在社会实践中淬炼品格;既要保持‘会当凌绝顶’的雄心,也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期待在未来的某天,能听到你们在各行各业绽放光芒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