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刺桐,“理”启童心】 | “润育青衿”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泉淮社区开展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

时间:2025-07-25浏览:11


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基因,深化青少年素质教育持续打造“个一”暑期社会实践系列主题活动。我院“润育青衿”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泉淮社区开展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

书香墨扇,笔墨传情

实践队成员携古朴团扇与笔墨,向小朋友们娓娓道来团扇的渊源从汉代“便面”到唐宋文人雅物,这小小扇面承载千年诗意与匠心。随后,队员们提笔示范,或书“清风徐来”让墨香伴扇风,或临古诗名句让经典在扇面流转。孩子们手握钢笔,在扇上大胆创作,有的以简笔山水衬书法,有的用彩笔点染扇缘。他们兴致高昂,不时发问:“老师,这笔锋怎么才能更流畅?”“老师,这样配色会不会更雅致?”在浓淡干湿的笔墨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书法的韵律之美,更体会到了“方寸之间藏天地”的东方美学,让古老的扇文化在稚嫩的笔触中焕发新生。

竹编巧艺,经纬承古

 “一根竹条,经经纬纬的交错,编出的不仅是图案,更是祖先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实践队为孩子们讲述竹编这项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从聆听竹编画的历史渊源、感悟其文化价值,到细赏成品色彩、习得竹条排列技巧,再到亲手挑竹条、排网格、固图案,小朋友们一步步叩开非遗竹编的大门。当一幅幅盈满童真的竹编画在指尖落成,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称赞时,收获的不仅是精美的手作,更在心底播下了热爱传统、传承文化的种子。借着讲解演示与动手实践,小朋友们亲身体味了非遗竹编的魅力,领会了传统技艺的精髓,根植了对传统工艺的自豪与对“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这经纬交织的不仅是竹编作品,更是祖先智慧与新一代的永恒连接。

簪花寄意,非遗焕彩

以簪花为纽带,实践队成员为小朋友们铺开一场传承传统文化的趣味之旅:先以历史为线、文化为珠,向孩子们娓娓道来簪花里的故事与寓意;再细细演示制作步骤,将指尖技艺化作可学的指南;实操时更手把手相授,教孩子们挑花材、配色彩、定花型。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摆弄花材,时而分享巧思,时而专注雕琢,现场满是雀跃笑语。转眼之间,一朵朵童趣簪花便在稚嫩指尖绽放,最后大家戴着亲手之作,笑意盈盈地合影留念。这小小的簪花,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首饰的精致之美,更让他们明白: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鲜活文化。

随着这堂文化传承教育课的落幕,孩子们手中的团扇、竹编、簪花,已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作品,而是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时光信物”。“润育青衿”实践队以这些传统技艺为媒,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创意发挥中与传统文化对话。这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生动传承,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