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瞿小松教授来校讲学

时间:2012-11-01浏览:93

  

20121029日下午,著名作曲家瞿小松教授应音乐与舞蹈学院邀请,来校举办《虚幻的“主流”》学术讲座。音乐与舞蹈学院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时引得满堂掌声。

瞿小松教授在讲座中就中国的音乐学院教育发表一些个人观点:中国的音乐学院教育系统,即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教学大纲,内容上相对单一,存在着严重的缺憾。无动于衷的我们,批量生产的我们,经有缺陷的“四大件”训练的我们,没接上真正意义国际时代之轨的我们,不幸的我们,仅有一副缺陷的“四大件”眼镜,以它看待文艺复兴以降西方职业作曲家音乐之外的一切音乐文化。我们傲视一切。我们傲慢,因为我们无知。中国的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的学院系统作曲家,20世纪80年代以先,仰慕并追随西方19世纪,之后,仰慕并追随西方20世纪。总结别人干了什么,猜测别人正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我们写作的音乐,总体上而论,无非西方音乐格局里头的“中国音乐”。换句话讲,迷执西式作曲家为摹本,走不出“总结”与“猜测”的樊笼,我们就只能“创作”西方音乐的中国版本,永远在后头亦步亦趋,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建树。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文化。在当代世界丰富多元的音乐生活当中,西方古典交响乐不完全是主流。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格局,即以西方为主干的教学大纲,需要重新构建。

瞿小松教授在讲座中充分肯定了我校南音系办学的经验和成果,并数次为南音的办学鼓掌。他指出南音与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两大艺术瑰宝,特别是南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他很欣喜地看到我校在南音办学在构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格局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十分赞赏我校聘请校外南音传承人到校进行口传心授,并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在全国的音乐学院推广。

在讲座结束后,瞿小松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音乐与舞蹈学院。

瞿小松教授1952年生于贵州贵阳;1978-1983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31989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9年春,应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之邀,赴美作访问学者,并开始他十余年自由职业作曲家的国际生涯,作品在全球范围被广泛演奏,西方乐评称其为“寂静的大师”、“节制的大师”、“无法归类的行者”;2000年,瞿小松归国定居北京,并以集中授课方式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内外兼修,智慧与释道并存的形象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他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越了一般音乐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在音乐创作上他冲破了西方音乐的束缚,走出了20世纪西方先锋派音乐的狭隘死角,以传统释、道思想为哲学基础,融诗文、书法、绘画、戏曲等传统文化于其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之精华,并在作曲理念、作曲手法、音乐处理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思维和美学观。

(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