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简 报
第50期
泉州师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6月11日
教育科学学院:“四抓四提高”,真情服务毕业生
教育科学学院认真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工作,紧密结合学院毕业生实际情况,找准载体,有的放矢,认真查摆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四抓”,做到“不能办理的事情解释清楚,能够办理的事情迅速行动”,深入解决“四风问题”,实现“四提高”,让每一个毕业生宽心、放心、舒心。
抓总体,提高收集建议与意见的实效。学院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化为工作的动力,把师生的批评当作检验工作效果的明镜。5-6月以来,先后召开了6场毕业生专业座谈会、1场毕业生干部座谈会、1场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学院党政领导、总支委员、学生科长、党支部书记、党员老师、专业主任以及政治辅导员到会参加座谈,倾听毕业生心声,收集毕业生意见和建议,建立群众路线活动征求意见电子台帐。学院总支首先从总体层面上发力,坚持“说办就办,说干就干”,强调不让毕业生久等、傻等、空等,对征集到的问题进行面上的汇总后,分门别类,针对不同问题,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确定整改时限。对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心结。
抓核心,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效。就业向来是毕业生问题的核心,抓住这一核心,就抓住了根本。学院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服务满足毕业生的核心利益,立足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结合师范类学生的特点,举办了教师招聘考前培训班,聘请一线教学精英,组织毕业生在考前三个月集中强化训练。对于通过笔试的毕业生,组织开展面试培训,让一线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面试咨询、辅导、训练。邀请已经考上教师、公务员的毕业生回校为在校毕业生传经送宝,大大提高了在校毕业生参加教师招聘、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力。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村官”以及参军、考研等就业、升学,帮助了一大批学生实现梦想。为了支持学生考研,学院为考研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安排值班老师,腾出多间考研专用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考研环境与条件。积极宣传国家征兵新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鼓励学生毕业生投笔从戎,献身国防,为军队输送合格、优秀人才。
抓具像,提高一对一帮扶服务实效。针对部分毕业班师范生普通话没有过级而导致心情特别沮丧、焦虑的情况,学院首先做好没有过级学生的姓名、班级、普通话等级等信息登记工作;其次,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该情况,请求获得支持与帮助;再次,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工作,让其安心参加教师统考。对于个别毕业生留校参加教师招考面试的要求,学院在与相关毕业生签订安全协议书的基础上,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审核毕业生留校名单,再按规范程序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对于个别毕业生由于论文没有通过、学分没有修满等情况,学院及时把预警信息告知相关辅导员、专任教师,请他们及时化解问题,关怀每一个“边缘学生”,针对性地对这类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困难。学院还通过“毕业生常见问题解答汇总”,把当面解答与QQ群里电子文件备忘相结合,为毕业生解答诸如“档案在哪里?”、“报到证有什么用?”、“毕业电子信息审核表怎么办理?”、“医保怎么转移?”等热点问题。
抓保障,提高毕业安全服务实效。学院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毕业生安全稳定工作紧密结合,针对毕业生当中可能由于失恋、教师资格证体检不合格、普通话没过级等问题而产生的郁闷、伤心、轻生等心理问题,摸底排查,及时预警,及早干预,提前服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以及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重点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问题学生台帐,通过院领导、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干部的合力打开学生心理死结。学院还分专业召开求职防诈骗班会,通过辅导员、一线干警的生动讲解,展现一例例活生生的毕业生求职被骗案例,提高毕业生维护自身权益与安全的意识。在毕业生留校前,学院专门召开留校毕业生安全会议,强调毕业生防火、不能使用违规电器、不得携带异性入住等规定,提高留校毕业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报:省委第12督导组,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委活动办,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泉州师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