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改革开放谱新篇 牢记嘱托再出发

时间:2019-01-03浏览:540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校的改革发展历程和办学成绩,进一步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多学科大学,校党委将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走过了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四十年来,泉州师院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回望泉州师院近百年办学历程、一甲子高等教育的光辉历程,是一部紧跟国家改革开放步伐、昂首迈入新时代的发展史。

四十年改革建设,永沐党恩。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难以忘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作出了“泉州师院发展方向是建设多学科的大学,目标很宏伟,这无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也符合福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求”的重要指示。总书记从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出发,亲自擘画泉州师院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指明前行方向,对泉州高等教育事业寄予殷切期望。此后,全体泉州师院人以及海内外泉州人以此为奋斗目标和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

四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1年复办泉州师专;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1998年泉州师专、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泉州师专;2000年建立泉州师范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开创了泉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2001年南安师范学校并入。2004年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率先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批福建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制定和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获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四十年基本建设,初具规模。一代代泉州师院人发扬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精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跬步千里。校址自清源山南麓,历崇福路,再迁东海,目前拥有三个校区,东海新校区一次性规划,体现大学的现代内涵和泉州特色;办学层次实现从中专、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跃升,再到研究生教育的拓展;占地从创办之初的100亩到目前1815亩;从最初的4个专业到现在涵盖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校生数由最初的400多人到现在的全日制在校生近1.8万人。近两年,完成校中村整体拆迁,市委市政府同意启动征迁434亩三期建设地和府西路11.91亩地,建设工科大楼、东大门、第二田径运动场等,共建附属小学,加快补齐更名大学短板,初步建成多学科大学的基本框架。

四十年潜心治学,涵英琢玉。学校厚植“师”底,增益学科,延展专业,按照“做精教师教育学科、做特工科、做优人文社科”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获批福建省一流学科。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零的突破。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聘名师、群英荟萃;培兰育蕙、桃李芬芳,为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名家、工程师、企业家、党政管理人员。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才智,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诠释了学校的使命担当。

四十年服务社会,协同发展。学校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校地发展共同体。制定和实施《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8641”行动计划),实施“一县一策”合作机制,精准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改革举措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政府决策咨询服务。推进校侨合作,举办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陈守仁商学院;推进校校企合作,举办航海学院,在全国师范类院校首次开办航海类专业。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办学成绩,提升社会形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四十年传承文化,海纳百川。学校主动发挥人才和平台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重点开展闽南文化、东亚文化、非遗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阐释、文化交流及决策咨询服务。组建两个国家级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南音艺术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立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福建省李光地研究院,开设南音、书法等特色专业。依托福建省“2011计划”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南音保护和传承创新。通过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泉州文化走向世界,展现泉州文化的世界性价值。

四十年开放办学,走向世界。学校主动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对台对外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前沿阵地。实施密克罗尼西亚学历留学生项目,创办国际海员培训中心,成立成功对外交流学院,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2019年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致力汉语国际推广,是福建省最早向菲律宾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设立海外华文教师培训项目,承办丝路国家青年感知中国冬令营,菲律宾、马来西亚、欧洲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和“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等。学校已有国外合作高校33所、台港澳合作高校27所,学生交流项目近20个。

四十年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五一劳动奖状”“平安校园”,蝉联七届省级“文明校园”等。

得益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泉州师院已然取得显著办学成绩,桃李芬芳遍天下;得益于领袖关怀亲自擘画,泉州师院从未如此接近更名大学目标,初心如磐向未来。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莅临学校视察指导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振奋爱拼敢赢精气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滚石上山的韧劲,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扎实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四项行动”,全力落实“五个工程”建设,对标一流、奋力先行,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多学科大学,为现代化泉州和新福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