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作者:朱应开
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以为,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应做一名理想信念的守望者,道德情操的塑造者,扎实学识的传输者,仁爱之心的传播者。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护航者,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心田,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而辅导员的点滴工作正是仁爱之心“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实践。
曾经有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您是我大学四年中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因为您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学生,而是当作亲人一般,事无巨细地关心、呵护着我,从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句话让我很震撼,从没有想过自己原来可以给学生这么大的影响。也正是这件事情,令我体会到思政工作者的重要性。也许我们的一些琐碎话语,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举动,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这让我意识到一名好老师的最成功之处不在于培养了多少高官,多少总裁,多少高管,而在于给学生以人生的影响,在于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塑造人格,在于能够培养出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如果多年以后,从学生身上隐约可见自己的影子,那么,你就是一名成功的“好老师”。
有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之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词语。“仁爱”这个词语准确阐释了当今社会的新型师生关系: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能够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用仁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学生,亦师亦友,与学生共同成长。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才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辅导员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老师在一次报告中曾讲到:“一个孩子对于学校来说可能只是千(万)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则意味着百分之百,更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关爱他们。”
只有真心诚意地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书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更不可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辅导员虽然工作岗位很平凡,但做的事情不平凡。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可以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人,用规范的道德情操感染人,用扎实的学术知识培育人,用温暖的仁爱之心陪伴人,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知识传播知识,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的事业。
(作者:朱应开,泉州师范学院)
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28316353860354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