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阳带来了各种贝类标本
早报记者傅蓉蓉刘静梅
通讯员周静云文/图
什么是潮汐?海滨湿地里生活着哪些生物……3月11日,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东南早报联合主办的“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泉州师院海洋与食品学院高级实验师、生物标本馆馆长陈朝阳为同学们带来了《潮汐和海滨湿地》主题讲座。
陈朝阳结合野外考察经历,为同学们科普海滨湿地和潮汐的相关知识。他还带来各种贝类标本,帮助小伙伴们认识海滨无脊椎动物的生态特点,开启一场海滨湿地之旅,激发了小伙伴们探索海滨湿地的热情,呼吁大家减少污水排放,共同保护海洋。
★海岸卫士
□小记者 赖浚源(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三年级)
陈老师告诉我们,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是奇特的木本胎生植物。它的种子在树上的果实里长成小苗,随后脱离母株,坠落在淤泥中长大。红树林像士兵一样守卫着海岸,有着“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各种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效益在于它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的功能。红树林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也要保护红树林。(指导老师:张晓红)
★认识海洋生物
□小记者 杨芷萱(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三年级)
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认识了各种海洋生物。有寄居蟹、鲎、水母、海星,还有各种藻类、虾蟹,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也更加明白要好好爱护环境,在海边玩耍时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海边的植物,不乱抓海边的生物,不干扰它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海洋,保护我们共同的朋友!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小记者 李佳钥(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四年级)
讲座上,陈老师告诉我们,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只占了29.2%。而且海水环境更稳定,因此海洋里分布着丰富的生命。
根据地形和海水深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海洋划分成沿岸区和深海区。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保护地球之肾——海滨湿地、爱护海洋的重要性。这个重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海滩上的小动物
□小记者 黄伟豪(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四年级)
一到夏天,我就特别喜欢到海边玩。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才发现原来我忽略了沙滩上许多有趣的生物。
陈老师带来的贝壳标本形态各异,大多有着美丽的花纹……紧接着,陈老师还带我们认识了各种海滨湿地生物,比如海仙人掌、海星、紫海胆。看来大自然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有趣多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