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茶话会的贡献突出专家有:硕士点建设带头人王珊;2010年以来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袁建军、孙亮先、吴文林、钱莲文、戴聪杰、王芳、林振礼、黄科安、刘文波、吕晓玲;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2012年国际大学生交叉学科竞赛(ICM)二等奖指导教师杨昔阳;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袁放成;第七届“挑战杯”福建省体育产业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指导教师许月云;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欧阳钟辉、潘玉灼;2012年签约率、就业率同时最高学院负责人李建成、陈经义。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年轻的30岁。
赵捷在讲话中指出,召开这个茶话会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我们对人才、特别是贡献突出的人才的尊重;二是表明我们重视发挥学校目前现有人才的作用,不仅仅“外来和尚会念经”。赵捷强调,学校上下要树立正确的导向,不但要会识才、用才,更要懂得爱护、尊重人才,增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见贤思齐,要懂得人才可以带来钱财,有了“才”才会有“财”的道理。学校要努力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赵捷说,对人才要包容,不要求全责备。在培养人才上,一方面要有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有激励机制,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赵书记深情地回顾来校工作两年多,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服务地方、合作办学、校园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指出:近年来学校有比较大的发展变化,就在于我们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有自觉的创新思维,有高度的紧迫感,并且非常尊重人才。
黄子杰在讲话中谈到,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专门召开贡献突出专家代表中秋茶话会,表示学校爱惜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才为本,必须体现在对先进的、突出的、出类拔萃的人的尊重和爱护上。黄校长表示,没有好的人才,要办好学校是不大可能的。他要求,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人才的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鼓励先进,让全校师生把先进作为榜样来学习;二是在服务人才方面,要建立校院两级更加有效可行的工作机制,利用专题会议模式,加强沟通,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茶话会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与会专家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硕士点建设、学生就业,以及个人工作、生活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等方面畅所欲言。院长助理、组织部长陈亚兵及校部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