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下午,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暨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工作大会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隆重召开,我校常务副校长李清彪,副校长、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林华东,副校长王珊,以及来自全校有志于闽南文化研究与推广事业的广大教师与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基地常务副主任、教务处长黄科安主持。本次工作大会旨在更好地推进基地在促进世界闽南文化研究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林华东以基地负责人的身份做了热情洋溢而又全面务实的主题报告,这份报告从回顾总结、未来发展、管理模式与近期工作设想等方面,全面绘制了基地闽南文化研究的使命与梦想。他首先声情并茂地回顾基地成立的由来缘起,系统阐述了这一国家级的科研平台何以落户我校及其对我校乃至“文都”泉州的意义所在。他还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地总结基地在成立的不长时间中,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收获社会各界的多方认可。在谈到基地今后的建设思路上,林华东立足于“重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阔背景,巧妙运用“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生动言语来概括未来规划,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表达了基地作为“智库”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期许定位。为了顺利实现闽南文化研究再起航的美好愿景,林华东还就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动员与部署。
李清彪高度肯定了基地在前一阶段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基地成员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基地开展的工作。他高屋建瓴地提出五点要求,他指出,当前基地藉由跨学科重组团队,汇集我校几大强势学科,应该适时组建成“闽南文化的大学科群”。第二,基地研究应该主动积极地“走出去”,在闽南文化的产业化开拓,以及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等方面下功夫。第三,基地研究必须有所侧重,进一步凝练方向,与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实行差异化发展。第四,基地平台的功能定位必须明确,组织架构要进一步理顺,完善准入机制与资源共享机制。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提醒与会人员应该注重科研方式,不要“关在房间做学术”,而是要“走下去”,特别注重做深入扎实的社会调查工作;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对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年轻研究人员要运用英语在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闽南文化的研究论文,增强学术影响力。
据了解,不少老师表示,这次大会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领导关于基地发展蓝图的勾勒,鼓舞人心、振奋士气,大家愿意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贡献力量,让梦想成为现实。
(闽南文化研究基地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