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下午,英国伦敦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迈克·罗兰教授到我校作题为《Masks , Music and Dance : African examples for Chinese Comparisons》(面具,音乐和舞蹈:非洲个案与中国的比较)的学术讲座,校长李清彪教授主持报告会,副校长王珊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参加报告会。音乐与舞蹈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300多名师生听取报告。
迈克·罗兰教授以他在西非喀麦隆所做的一个调查研究为例,详细的介绍了该地区的文化观、化妆仪式、舞蹈面具背后所蕴藏的深刻的文化语境,以此向听众介绍人类学个案研究的意义,那就是“发现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理解文化的共通性。”罗兰教授的讲座逻辑严谨、内容详实、图片丰富,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报告会现场观众还以英文与罗兰教授就文化多样性、南音与非洲音乐的是否有共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问题展开热烈的互动,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讲座结束后,王珊副校长陪同迈克·罗兰教授夫妇、北大王铭铭教授一行参观了我校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据悉,此次是迈克·罗兰教授第二次来我校访问,去年迈克·罗兰教授应我校音乐舞蹈学院邀请,观看了南音演出,由此对南音以及闽南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计划与我校就南音以及闽南文化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
嘉宾名片:迈克•罗兰教授是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伦敦大学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教授,皇家人类学学会会员,《物质文化研究》杂志主编,前世界考古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研究有着深厚的理论前沿魅力,近年来共出版著作5部、学术论文20多篇。迈克•罗兰教授致力于探究文化人类学中的社会文化领域及其关键问题。他曾到非洲这块远古文明大陆进行过多次深入的田野考察工作,其中喀麦隆和马里两地是他最重要的调查地点。2006年以来,迈克•罗兰教授开始涉足中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他曾到我国云南省、四川省做过田野调查,也曾经4次访问我们泉州。2012年,他在伦敦大学创办了文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他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浓厚的兴趣。
(科研处 音乐与舞蹈学院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