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生物纳米课题组在石墨烯基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时间:2017-09-14浏览:619

  

 

近期,我校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纳米课题组在国际生物传感领域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以“Liposome-amplified photoelectrochemical immunoassay for highly sensitive monitoring of disease biomarkers based on a split-type strategy”为题发表研究论文(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17305274)。据悉,该杂志JCR分区为一区,2016年最新影响因子为7.78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由生物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组成,用于对各种生物、化学物质进行检测的分析系统。石墨烯是一种只有原子厚度的碳薄片,其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透光性,广泛运用于电子通讯、锂离子电池、生物医药、光电等传统领域和新能源。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是由成功研制石墨烯的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两位科学家获得。我校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纳米课题组利用石墨烯的特殊性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使其能够对极少量的生物分子产生感应信号。人体在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会在血液中产生一种称之为p24抗原的蛋白质。通过对p24抗原的检测可以有效预示HIV的感染,从而指导医生进行医疗干预。该课题组研发的这种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p24抗原,因此有望为HIV的早期筛查提供有力的工具。该工作在论文投稿阶段受到国际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


 

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我校化工与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庄君阳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我校高层次引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大鹏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泉州师范学院青年博士预研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科研工作在内涵建设的支撑作用,重视科研条件的提高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投入专项基金用于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投入产出效益逐步显现。在化工、材料等学科方面,购置种类齐全的大型表征仪器,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化工与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