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创建者:曾永强时间:2021-03-23浏览次数:14



姓名:王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10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戏剧与影视学

E–MAILxmuwangwei@126.com

通信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街398号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邮编:362000

个人简介:

王伟,福建泉州人,教授,现任中文系主任。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曾借调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工作,入选首批“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经历:

2007/9——2010/6,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美学,博士

2004/9——2007/6,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

2000/9——2004/7,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士

部分学术兼职:

福建省文学学会理事

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部分成果奖励:

120169月,论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获泉州市首届人才工作征文三等奖;

2201610月,论文《荔镜情缘:海丝文化记忆中的闽南戏曲景观》,获第三届福建省期刊奖优秀作品银奖;

320176月,著作《现代性故事的想象机制与讲述方式》,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榜提名作品;

4201712月,论文《夯实语言文字基础,传承闽派书法艺术,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获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5202010月,论文《“后小康社会”的闽南城市景观》,获福建省美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主持科研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两岸共同文化记忆与歌仔戏发展关系研究”(2015M570554);

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文化治理视野下的闽台歌仔戏百年大变局研究”(FJ2020B100);

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古今海上丝绸之路与新时代闽南戏曲传承发展” (2018JHKP005);

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丝文化圈中的闽台歌仔戏发展生态研究”(FJ2016C120);

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台文化双向交流中的歌仔戏百年传播及其意义研究”(2013C112);

6.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地方文化治理视野下的闽台歌仔戏互动发展研究”(JSZM2020055

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海丝文化圈中的歌仔戏传播研究”(JAS150472);

8.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观演空间中的歌仔戏接受研究”(JA12229S);

9.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硕一体’新文科框架下的新时代闽南审美文化课程教材建设”(FBJG20180195);

1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新时代闽派美育视阈下的闽南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FJJKCG18-137

11.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丝文化生态圈中的歌仔戏的跨界传播及其当代发展”(2015E13);

12.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公共观演空间中的闽南戏曲的审美价值观研究”(2012Q19

学术专著:   

1.《文本作为交往的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月),ISBN 978-7-5495-5340-223万字;

2.《现代性故事的想象机制与讲述方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月),ISBN 978-7-5495-6813-018万字;

3.《海峡两岸共同记忆中的闽南戏曲文化图景》,(九州出版社,20181月),ISBN 978-7-5108-6490-221万字;

4.《闽南审美文化》,(九州出版社,201911月),ISBN 978-7-5108-8494-820万字;

5.《古今海上丝绸之路与新时代闽南戏曲传承发展》,(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11月),ISBN 978-7-5395-6977-210万字;

部分论文:

1CSSCI源刊(含CSSCI-E)论文

1.《和谐世界的现代美学建构——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软实力”传播》,《青海社会科学》,20086);

2.《节日语境中的影像狂欢  接受视阈下的贺岁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1);

3.《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美学》,《云南社会科学》,20101);

4.《从独尊意识到身心一体——后现代视阈下的实践美学》,《湖北大学学报》,20102);

5.《跨界的想象:当下梨园戏研究范式述评》,《福建论坛》,20123);

6.《主体间性交往论的想象方式》,《兰州学刊》,20128);

7.《新纪录运动的审美现代性反思》,《兰州学刊》,20132);

8.《曲同调殊:戏改语境中的荔镜情缘》,《东南学术》,20135),(第2作者);

9.《海丝寻梦:闽南戏曲的光影之忆》,《民族艺术研究》,20153);

10.《闽南物语:海丝人文交流中的荔镜情缘》,《理论月刊》,20166);

2)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不含CSSCI源刊)

11.《文本意义的主体间性建构——从审美理解谈解释学论战》,《吉首大学学报》,20085);

12.《从经典化到大众化——建国以来实践美学的传播》,《吉首大学学报》,20091);

13.《新闻 历史 影像——解释学视阈下的文本意义》,《电影文学》,20093);

14.《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吉首大学学报》,20094),(第2作者);

15.《档案作为解释的世界》,《兰台世界》,20098);

16.《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吉首大学学报》,20122);

17.《从前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公共观演场域”中的闽南戏曲》,《戏剧文学》,20123);

18.《陈三五娘的当代传播及其意义》,《兰台世界》,201217);

19.《闽台歌仔戏的文化地形与历史记忆》,《戏剧文学》,20146);

20.《两岸共同舆论场中的台湾纪录片(2000-2016)》,《电影文学》,201718);

21.《人大宣传节目的存史资政作用探析》,《青年记者》,201736);

3其他期刊论文

22.《超越现实的精神放飞——论电子游戏的主体间性》,《中南大学学报》,20091);

23.《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审美教育——从电影文化的讲述传播说开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3);

24.《传媒作为诠释的世界——主体间性语境中的文化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12);

25.《走向身心一体的交往理论——大众传媒语境中的接受美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2);

26.《台湾电影的现代性书写》,《集美大学学报》,20113);

27.《审美乌托邦的迷思——后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否定性诗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2);

28.《从话语独白到众声喧哗——语言学转向后的中国当代戏剧批评》,《艺苑》,20123);

29、《走向主体间性的虚构诗学——伊瑟尔文论思想的文化诗学转向》,《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3);

30.《左翼知识者的底层叙述——兼论夏衍的报告文学话语》,《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4);

31.《启蒙现代性的矛盾书写——兼论茅盾的报告文学话语》,《辽东学院学报》,20125);

32.《闽南戏曲史论的美学反思》,《艺苑》,20126);

33.《走向主体间性的建构主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31);

34.《戏剧仪式的跨界想象——基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论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1);

35.《表征中国:左翼报告文学运动的现代性重访》,《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6.《从文本性到事件化——接受视阈下的戏剧史论》,《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1);

37.《戏剧交往的主体间性——重释姚斯的审美认同话语》,《艺苑》,20132);

38.《文人论戏:歌仔戏在公共空间中的接受范式研究》,《南方论刊》,20135);

39.《从读者中心说到主体间性论——后现代转向中的接受理论》,《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5);

40.《粉墨闽南:荔镜情缘的跨学科叩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35);

41.《现代性语境中的艺术交往论》,《艺苑》,20135);

42.《表征闽南:歌仔戏研究的现代性寻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36);

43.《闽南意象:海峡两岸布袋戏史论研究》,《南方论刊》,201310),(第1作者);

44.《文化治理视野下地方戏曲评论的新发展格局及其演化路径》,《艺苑》,20206);

45.《交光互影:闽台歌仔戏的百年传播及其当代意义》,《艺苑》,20143);

46.《闽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现代性经验》,《南方论刊》,20149),(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47.《众声喧哗: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话语及其意义分析》,《艺苑》,20151);

48.《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戏曲当代发展》,《艺苑》,20152),(第1作者);

49.《“海丝文化圈”中泉籍菲华作家的南洋想象与闽南书写》,《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3);

50.《“一带一路”语境中的新泉州学——兼论泉州研究的内涵、外延与未来》,《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5);

51.《荔镜情缘:海丝文化记忆中的闽南戏曲景观》,《艺苑》,20156);

52.《闽南经验:两岸三地共同文化记忆中的“陈三五娘”影视改编》,《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1);

53.《海丝文化生态圈中的歌仔戏的跨界传播及其当代发展》,《艺术科技》,20162);

54.《记忆与想象:海丝文化圈中的“陈三五娘”研究》,《艺苑》,20162);

55.《传统的发明:历史共同记忆与“陈三五娘”的文化论说》,《艺苑》,20163);

56.《越界与跨域——两岸共同记忆场中的“陈三五娘”传说及其跨文类改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4);

57.《闽南经验:“陈三五娘”故事的跨剧种改编》,《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8);

58.《海丝文化圈中的闽台戏曲发展创新》,《艺苑》,20165);

59.《两岸共同文化场中的台湾自然书写运动》,《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5);

60.《东方武侠的视听盛宴——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江湖世界》,《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61.《新时代闽派美育视阈下的闽南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艺苑》,20201);

62.《福建戏曲改革与古今荔镜情缘——海丝文化圈中的闽台戏曲文献整理及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艺苑》,20166);

63.《“椰风蕉雨”中的“闽调台腔”——歌仔戏在菲律宾的跨界传播及其历史意义》,《艺苑》,20174);

64.《闽南戏曲跨界传播的世界版图及其现实影响——以闽台歌仔戏在新加坡的传承发展为例》,《艺苑》,20175);

65.《海丝文化圈中的闽台歌仔戏》,《南方论刊》,20179);

66.《民间地方戏曲与现代国族叙事的历史耦合与话语裂隙》,《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1);

67.《传承闽南审美文化,推动新时代美育发展——新文科背景下“本硕一体”闽南文化人才培养》,《南方论刊》,2018,(12);

68.《技进于道,以美育德——“海丝先行区”卓越书法教师培养模式新探索》,《艺术生活》,20186);

69.《书写闽南“梁祝”的新时代精彩长卷》,《新阅读》,20191);

70.《新时期以来实践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重构》,《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91);

71.《新时代视野下的李光地研究及其与中华美育精神的关系》,《中国冶金教育》,20191);

72.《文化自信视阈下戏曲美育思想的历史实践与新时代建构》,《中国冶金教育》,20192);

73.《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追求》,《石河子大学学报》,20192);

74.《跨界对话:实践美学美育思想的历史建构及当代创新》,《中国冶金教育》,20193);

75.《美以明德:海丝文化视域下的闽派语文研究》,《南方论刊》,20198),(第1作者);

76.《新时代美育视域下闽南审美文化教学资源开发》,《高校后勤研究》,201910);

77.《新时代闽派美育视阈下的闽南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艺苑》,20201);

78.《区域文化治理视域下的新主流戏曲及其“闽南样板”》,《艺苑》,20203);

79.《地方之爱:区域文化治理视野下的闽台歌仔戏百年大变局》,《艺苑》,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