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创建者:曾永强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1081

姓名:马达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32

职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E–MAIL13512703896@163.com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邮编:350108


个人简介:马达,男,福建福州人,中国国内第一位音乐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名誉院长、前院长,广州大学“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艺术专业(音乐、舞蹈领域)学位硕士点创立者,广州市优秀教师;原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点音乐教育学方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访问学者。两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20172020)。


教育经历:

1978/9-1982/6,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学士。

1998/9-2001/6,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博士。


学术兼职:

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音乐、舞蹈领域)专家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区域音乐教育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音乐教育年鉴》编委

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成果奖励:

1. 福建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

2. 《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合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1)。

3. 《世界民族音乐》(合作)获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6)。

4.《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合作)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6)。

5. 《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获广东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1)。

6.《中国人视野中的美国大学音乐教育》获广东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3)。

7.《民间学术团体在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为例》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5)。

8.《中山咸水歌的生态环境系统解读》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9.《“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4)。

10.《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合作)获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2014)。

11.《名曲赏析》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1994)。

12.《高师音乐教育学》(合作)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1998)。

13.《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2003)。

14.《民族音乐学及其教育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合作)获福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

15.《高师音乐教育本科专业部分主干课程教材建设》(合作)获2005年福建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

16.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福建省学位委员会(2002)。

17.《“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

18.《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合作)获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

19.《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合作)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06)。


科研项目:

  1.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60021)《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已结项,结项证书编号:2017JXZ2825)。

  2.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60031)《新课程背景下的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已结项,结项证书编号:2010JXZ651)。

  3. 《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创新区)》(立项文件:教育部·教研〔20102号),已结项。

  1. 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已结项。

  2. 200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子课题《我国当代各社会群体音乐审美素质状况与审美需求》(项目编号:01JAZJD760001),已结项。

  3. 国家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已结项(2001)。

  4.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子课题《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建设》(项目编号:ALA010032),已结项(2005)。

  5.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 重点规划项目《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子课题《中日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研究》(项目编号:DLA030193),已结项。

  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0GR-01)《岭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已结项,结项证书编号:GHGJ2015002)。

  7. 200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7B076)《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结项,结项证书编号:2007107)。

  8.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BKYB2011069),已结项。

  9. 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批号: 粤财教〔2011473号),已结项。

  10.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音乐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41126),已结项。

  11. 2014年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音乐教育教学团队》(粤教高函〔201497号),已结项。

  12.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文化地理视阈下的岭南传统音乐舞蹈传承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WTSCX060),已结项。

  13. 2014年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讲台+舞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音乐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穗教高教〔201434号),已结项。

  14. 2008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建设和谐文化理念”的广州市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G-03),已结项。

  15. 2009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项目《微格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9B11),已结项。

  16. 2001年福建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A01148S),已结项。

  17. 2006年福建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国学校音乐教育》(项目编号:JA06076S),已结项。


教学情况:

博士研究生课程:《音乐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名著导读》

硕士研究生课程:《音乐教育学概论》《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本科生课程:《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音乐名作鉴赏》《音乐表演艺术导论》


论文:

  1. 《民间学术团体在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为例》(《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1期)

  2. 《从四部名作看小提琴协奏曲中回旋曲式的历史衍变》(《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1期)。

  3. 《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专家笔谈·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症结》(《音乐研究》2011年第2期)。

  4. 《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音乐研究》2009年第6期。被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5. 《体验音乐,创造音乐——〈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读后》(《音乐研究》2007年第3期)。

  6. 《高师音乐教育五十周年之回顾与思考》(《音乐研究》1999年第4期)。

  7. 《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音乐研究》1998年第4期)。

  8. 《当今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趋势》(《人民音乐》2012年第3期)。

  9. 《大埔广东汉乐的活态存在与传承中的文化自觉——大埔广东汉乐田野考察报告》(人民音乐》2012年第8期)。

  10. 《“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人民音乐》2011年第1期。

  11. 《一个观点、一套教材、一个薄弱环节》(《人民音乐》2011年第10期)。

  12. 《戴维·埃里奥特和他的实践音乐教育观》(《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

  13. 《为建立中国的民族音乐审美心理学而努力》(《人民音乐》2009年第6期)。

  14. 《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人民音乐》2007年第11期)。

  15. 《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展望》(《人民音乐》2007年第3期)。

  16. 《音乐教育研究的国际对话》(《人民音乐》2006年第8期)。

  17. 《我国当代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人民音乐》2006年第3期)。

  18.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构想》(《人民音乐》2006年第4期)。

  19. 《聚焦基础教育,深化高师音乐教改》(《人民音乐》2002年第5期)。

  20. 《民族器乐合奏音乐结构的探讨与研究》(《人民音乐》2000年第5期)。

  21. 《高师音乐教育中应重视潜在课程的研究》(《人民音乐》1999年第5期)。

  22. 《中日初中音乐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人民音乐》1998年第9期)。

  23. 《中国人视野中的美国大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被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1年第2期〔下〕全文转载)。

  24. 《妈祖官祭八音考略》(合著)(《中国音乐》2019年第6期)。

  25. 《多元视域下的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中国音乐》2015年第4期)。

  26. 《谢导秀与当代岭南派古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音乐》2014年第4期)。

  27. 《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教育考察纪行》(《中国音乐》2013年第4期)。

  28. 《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计算机音乐教育势在必行》(《中国音乐》1999年第3期)。

  29.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中的备课指导》(《中国音乐》1991年第4期)。

  30. 《从三次研讨会看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10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31.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的广东陆丰正字戏生存缘由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32.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雷剧艺术的形成与生存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33. 《聚焦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促进音乐地理理论建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34. 《岭南传统音乐研究的新起点》(《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5. 《音乐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年第1期)。

  36. 《求真务实——〈中国音乐教育年鉴〉的学术追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年第1期)。

  37.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中山咸水歌生存缘由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年第4期)。

  38. 《古代海上“中国声音”——妈祖海祭鼓吹音乐探究》(合著)(《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年第2期)。

  39. 《音乐教育论文的选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6年第1期)。

  40. 《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4年第3期)。

  41. 《元认知与音乐学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3年第3期)。

  42.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白口莲山歌生存缘由研究》(《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2019年第3期)。

  43. 《人文地理学视域下沙湾镇何氏家族广东音乐风格形成之研究》(《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2015年第4期)。

  44.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广州琴馆的生存背景探析》(《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2016年第2期)。

  45.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广东汉乐的生存缘由研究》(《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2017年第3期)。

  46. 《澳大利亚“CSFⅡ”艺术领域有关音乐内容的结构特征及启示》,(《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2007年第4期)。

  47. 《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的指导》(《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1991年第3期)。

  48.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广东汕尾渔歌生存缘由研究》(《艺术百家》2019年第4期)。

  49.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粤北采茶戏生存缘由研究》(《艺术百家》2018年第1期)。

  50.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广东粤剧形成路径与生存缘由探析》(《艺术百家》2017年第3期)。

  51.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艺术百家》2016年第2期)。

  52.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剧与广东潮汕文化区的音地关系研究》(《艺术百家》2016年第4期)。

  53. 《中山咸水歌的生态环境系统解读》(《艺术百家》2015年第6期)。

  54. 《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启示》(《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8年第2期)。

  55. 《简论视奏》(《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3年第2期)。

  56. 《音乐学研究生“同伴教育”培养模式刍议》(《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08年第1期)。

  57.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被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58. 《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59. 《中日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60. 《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

  61. 《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

  62.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63. 《中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64. 《音色的构成及表现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

  65. 《论音乐学习的心理基础》(《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4期)。

  66. 《论音乐审美的特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期)。

  67. 《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梅州客家山歌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

  68. 《论音乐学习中的自我调节学习》(《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69.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中国音乐年鉴》1997年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10月)。

  70. 2003年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年鉴》2004年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2月)。

  71.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发展概略》(《艺术学》第1卷第4期,学林出版社,20054月)。

  72.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系列论文共28篇在《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1期至2002年第4期连载。


著作:

  1. 《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11月),60万字。

  2.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月),28.6万字。

  3. 《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2月),48.2万字。

  4. 《音乐微格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0月),36.8万字)。

  5. 《艺术教育学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0月),36万字。

  6. 《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8月),19万字。

  7. 《岭南音乐鉴赏》(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月),20万字。

  8. 《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地图:乐象大埔》(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9月),20万字。

  9. 《地域文化与岭南传统音乐传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月),26.8万字。

  10. 《音乐地理学视域中的岭南传统音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6月),24.7万字。

  11. 《名曲赏析》(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7月),16万字。

  12. 《大学音乐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2月),31.7万字。

  13. 《音乐圣殿探密》(科学出版社,19998月),26.2万字。

  14. 《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合著)(花城出版社,20051月),273页。

  15. 《高师音乐教育学》(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1月),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