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霓简介

创建者:林华坤发布时间:2019-03-14浏览次数:3172

一、个人基本简介

1.个人介绍

马晓霓,男,1973年出生,专业:艺术学,学历:研究生学位:博士职称:教授,担任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2. 承担的社会学术职务

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福建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南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福建省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3. 荣誉及获奖情况:

“泉州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度泉州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奖”、“2006年度泉州师范学院科研优秀成果奖”、“泉州师范学院2004年度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优胜奖(最高)”。

4. 个人的代表性成果:

1)代表性期刊论文:《南音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南音〈满空飞〉的戏曲蓝本》,《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昆曲〈看钱奴〉的编演思路》,《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民国时期〈缀白裘〉研究述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吴门玩花主人与其编撰考论》,《戏曲研究》第88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元杂剧〈疏者下船〉的版本问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代表性学位论文或研究报告:<缀白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10年1月;《郑廷玉剧作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人文学院,2004年4月;《南音套曲蓝本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1月。

3)代表性学术专书:《元曲四大家学术档案》(52万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昆曲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与刘祯先生合作)。

二、教学与主讲课程:

1.研究生课程:《艺术原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研究生论文写作》

2.本科生课程:《艺术概论》《艺术美学》《戏剧常识与欣赏》《歌剧赏析》《音乐美学》《大学音乐》。

三、学习及工作经历:

学习简历:

1.20059月至20103月,就读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20019月至20046月,就读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1.20131月至201512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研究,获博士后证书。

2.20046月至今,在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获聘教授职称。

四、研究方向:

1.南音史论

2.昆曲史论

五、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省厅级重大项目以上项目,级别由高到低,时间由近到远)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音与昆曲关系研究》(12YJC760060)已免检结题)。

主持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南音套曲源流考论》(JA14231S)已结题)。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荔镜”系列南音研究》(JA11233S)已结题)。

六、发表论著(专著、教材、论文

1.专著(按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法)

马晓霓:《元曲四大家学术档案》(52万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刘祯、马晓霓:《昆曲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刘祯、马晓霓:《中华戏曲•昆曲》(全二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论文:(按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法)(核心以上刊物)

马晓霓:《南音套曲〈金井梧桐〉源流考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马晓霓:《吴门玩花主人与其编撰考论》,《戏曲研究》第88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马晓霓:《南音〈满空飞〉的戏曲蓝本》,《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马晓霓:《民国时期〈缀白裘〉研究述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马晓霓:《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马晓霓:《昆曲〈看钱奴〉的编演思路》,《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马晓霓:《论现代传媒技术对戏曲本质美感的消解》,《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马晓霓:《论当前戏曲保护策略与实践的错位》,《戏剧文学》2008年第9期。

马晓霓:《喜剧电影〈鸡犬不宁〉与豫剧演员的生存困境》,《戏剧文学》2008年第4期。

马晓霓:《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戏剧文学》2007年第12期。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的情节设计艺术》,《戏剧文学》2007年第4期。

马晓霓:《南音〈偷眼眺〉的文学蓝本》,《艺术百家》2015年第3期。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对社会诸色的讽刺》,《艺术百家》2008年第6期。

马晓霓:《论郑廷玉杂剧的本色语言》,《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马晓霓:《大审美经济与中国传统戏曲发展》,《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

马晓霓:《元杂剧〈疏者下船〉的版本问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马晓霓:《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学海》2006年第6期。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赴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研讨情况等)

2018年12月,在泉州参加由福建省高校智库-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海丝文化与泉州印象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鹅毛雪〉的昆曲化和泉腔化》,并应邀作大会主题发言。

2017年10月,赴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梅兰芳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梅兰芳表演〈游园惊梦〉的根本思路》。该文后来发表于论文集《梅兰芳与传统文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年版。

2017年5月,在泉州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等单位主办的“2017海峡两岸生活美学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泉腔南音与生活美学》。

2016年10月,赴福州参加由福建省艺术教育协会、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6年学术年会分论坛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向与开放性发展空间’青年博士论坛,提交论文《论艺术教育与学术创新思维之生成机制》。

2016年10月,赴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俞振飞和梅兰芳的昆曲表演》。该文后来发表于《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版。

2015年5月,在泉州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等单位主办的“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提交论文《南音与昆曲归韵区别管窥——兼谈南音咬字之“改良”》。该文后来发表于《海上丝绸之路新探索——“第一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该文同时配图发表于《中国艺术时空》2015年第3期,编辑者删去原文摘要、注释,并删改了正文部分文字。

2015年10月,赴南京参加由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提交论文《南音套曲〈共君断约〉的戏曲蓝本》。

2015年11月,在泉州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等单位主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中国•泉州)陈三五娘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南音指套〈共君断约〉的组曲方式》。该文后来发表于《陈三五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2014年10月,赴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梅兰芳表演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梅兰芳为什么选拍〈春香闹学〉》。该文后来发表于《梅兰芳表演体系研究——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

2013年6月,赴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3年戏曲学青年论坛”,提交论文《略谈“先学无情后学戏”》。该文后来发表于邹元江、张贤根主编的《美学与艺术研究》第7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011年7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南音学术交流,并应邀参加“2011马来西亚国际南音大汇唱”。

2007年10月,赴厦门参加由中国古代戏曲学会、集美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对当前戏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思考》。

、联系信息

邮政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大街398号泉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公寓307室(362000)。

电子邮箱:mxnskyhors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