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 |“绵长文脉展国运,非遗星火燃不熄”文脉守护
发布时间 :2024-01-30      浏览:76

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倾注的巨大心力,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厚植学生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2024年1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闽运新生,‘遗’呼百应”社会实践团队带领晋江市海美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前往蔡襄祠、洛阳桥、红树林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队在前期调研中思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关系,在实地讲解中读懂泉州非遗文化、领略世遗之城独特魅力。

第一站,社会实践队成员引导学生们来到蔡襄祠,以民谣“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为导入,依托蔡襄祠内碑刻,详细讲解了蔡襄的生平事迹、贡献及洛阳桥的建造情况。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被蔡襄的伟大品格深深折服,“一条桥、二部书、三品官、四大家”正是在以蔡襄祠为文化载体中所彰显的时代精神与历史风貌,在碑刻文字中对话古今。

第二站,行走至洛阳桥,实践队成员们带领同学们俯下身子观察洛阳桥建筑结构,帮助同学们了解到蔡襄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技术,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洛阳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桥梁、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感受“万安桥”,在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了解了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走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到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泉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感受到了桥下七千亩落羽杉的旷辽,了解到这是通过互花米草整治、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和海岸生态化改造等综合整治手段带来的成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场所。行至红树林周边地区的古建筑群、历史遗迹,其宏伟的历史厚重感更与红树林的自然景观的生机勃勃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泉州独特的文化景观。实践队成员们深刻领悟到红树林既是自然生态的重要保护对象,又是文化遗产的珍贵载体,更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生动实践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城市建设”等关系的思考,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培养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欣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供体验优秀人文建筑和城市景观的机会,激发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