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省教育厅奖励

时间:2016-08-29浏览:540

  

日前,省教育厅对两个建设成效显著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奖励,我校牵头组织的“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中期绩效评估中成绩优秀并获得奖励,奖励经费100万元,这是我省唯一一个由省属高校牵头组织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获得奖励。

近年来,在中心主任王珊教授的带领下,“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汇集各方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和福建省“2011计划”建设的要求,以振兴南音文化、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自觉服务于国家和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主动履行我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承诺,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使命,立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再创造,逐渐扩大南音国际影响力,力求把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南音研究学术创新体、构建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战略决策的高端智库和南音国际交流对话平台。中心从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情况、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管理与使用、协同资源运用与条件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心在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积极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创新的新模式,努力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新路子,并将协同创新工作落实于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等方面,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建设成效显著。

据悉,参加2015年中期绩效评估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有15个分别是:厦门大学牵头组织的“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组织的“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我校牵头组织的“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牵头组织的“医用生物制品协同创新中心”、华侨大学牵头组织的“石材产业加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牵头组织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福州大学牵头组织的“海西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组织的“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牵头组织的“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州大学牵头组织的“海西新型显示器件与系统集成协同创新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的“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江夏学院牵头组织的“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福州大学牵头组织的“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牵头组织的“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牵头组织的“干细胞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其中,中期绩效评估成绩优秀的中心有三个,分别是:厦门大学牵头组织的“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我校牵头组织的“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组织的“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评估成绩优秀并获得奖励的中心有两个,分别是厦门大学牵头组织的“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牵头组织的“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处 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