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泉州晚报:怪字讨论火热 解读未尽相同

创建者:林伟荦时间:2012-04-13浏览次数:59

  

  本报讯  本报4月10日第6版和12日第7版报道,安溪蓬莱科港自然村陈氏族人拥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土楼,大门上4个怪字作何解释,至今困扰着族人。连日来,众多读者、网友发表了他们的见解,有的还讲述了有趣的典故。本报记者也就此向泉州、北京等地的专家进行请教。

  陈氏先人或是高官

  近日,又有30多位读者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对怪字进行解读,一些读者还引经据典。

  住在市区东海法石的陈泽华先生了解不少陈氏渊源。他说,“北公贻燕”中的第二个字“公”,有可能是“山”。在古代,不少建筑物坐北朝南,而“贻”是遗留的意思,“燕”,指燕巢。整体解释应该是指,坐北朝南的山里留有一处古厝。

  “贻燕”希冀子孙安乐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厉兵教授察看了记者发送的图片后认为,第一个字是“北”,第二个字是“公”,第四个字是“燕”,第三个字是“贻”或者“酩”,4个字应是小篆。华侨大学杜老师、朱老师认为,第一、二字应为“丘山”,指该座土楼所在的地方;第三、四字为“诒燕”。“诒燕”出自《诗经》,大概意思是造福子孙,使子孙后代安乐。

  “‘贻’为‘诒’的通假字。”泉州师院赵宗乙教授说,这4个字应该是“北公贻燕”,字体是小篆的变体,有点汉隶的味道。后人取“贻燕”二字,谓使子孙安逸。至于“北公”,陈氏族人可据家族史推求。

原文链接:

东南网:http://qz.fjsen.com/2012-04/15/content_8200629_2.htm

泉州晚报: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2-04/15/content_386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