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我市各个高校陆续开学。在学生们返校之际,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大学生,背起行囊离开学校,远赴异国他乡,成为一名海外支教志愿者。他们是一群年轻的“90后”,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这些支教志愿者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了泉州大学生的风采,在当地留下一个又一个的暖心故事。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近年来的多位海外支教志愿者,了解他们在海外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魏婧琳/文
受访者/图
1
故事
选择前往菲律宾再续前缘
袁越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去年,她前往菲律宾支教,被分配到吕宋岛西北部达古潘市的蜂省大同中学。她说,在泉州师范学院时,自己就带过来学校参加华文夏令营的菲律宾孩子。她选择去菲律宾支教,更多的是希望再续前缘。
据悉,2001年起,陈延奎基金会每年组织上千名华裔青少年到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和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等学校参加“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令营”活动,让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领悟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袁越在学校时,就带过很多菲律宾孩子。
袁越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她说,在菲律宾,有很多祖籍泉州的华侨,当他们知道其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时,都表现得特别亲切。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拉着她,把她当知己一样,讲述着家族的故事。
2
坚持度过无悔青春书写支教大爱
泉州两所高校坚持十多年
记者了解到,为了积极推广汉语,提高世界汉语教学水平,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增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交流,2004年,中国国家汉办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泉州两所高校坚持了十多年。
2006年起,华侨大学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国外任教,至今已有13个年头。这其间,600余名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奔赴40个国家,在那里播撒汉语之花的种子。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华大人奋力接棒,助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支教版图也从此前的东南亚为主,拓展到南美洲、非洲等地。
作为福建省最早选派海外支教志愿者的高校之一,泉州师院自2005年起加入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项目。14年过去,支教范围覆盖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泉州师范学院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工作之一。
志愿者用梦想浇灌支教时光
“你我为了同一个梦想,携手并肩远走他乡……”“未来总有一天会发觉,我们为自己而骄傲,未来总有一天会见证到,中国梦的闪耀。”一首名为《瀚宇之花盛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歌曲,唱出了众多志愿者的心声。
“记不清上了多少节课,但上课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有困难也有快乐,每当回想起来都是无怨无悔。”接受采访时,多位志愿者如此感慨。
在很多人眼里,“90后”学生是温室里的花朵,但这些志愿者用行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这群20多岁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克服了种种困难,感受着有意义的青春经历。
3
声音
展示侨乡风采讲好泉州故事
志愿者成为传播泉州文化的使者
综合国力不断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教师的支教队伍越来越庞大。支教志愿者远赴异国他乡,践行志愿者誓言,传播着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中国文化使者,将汉语带到世界各地,教更多的外国朋友快乐、快速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教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他们也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发展现状。来自泉州的大学生当起汉语教师志愿者,他们担起了传播泉州文化的使者,他们给学生介绍起泉州。
支教经历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泉州一位长期从事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老师表示,对外汉语教育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要有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其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行前培训,内容包括汉语教师志愿服务精神与要求、汉语教学技能与课堂管理、汉语教材与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学观摩与实践、当代中国国情、中华文化、中华才艺、能力拓展、涉外教育、跨文化交际、国别赴任指导、赴任国语言等,培训并不容易。
多位学者认为,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书写了荡气回肠的下南洋,泉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也将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而今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传播文化。
“汉语教师志愿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艰苦拼搏,这样的年轻人好样的!”泉州市世界青年联谊会会长丁水波说,泉州的大学生有着这里的地域特色,爱拼敢赢,到海外支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能通过这些支教教师,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他们完成志愿服务的使命载誉而归时,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4
提醒
申请人须通过选拔考试参加行前培训
记者从国家汉办网站了解到,汉语教师志愿者主要从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在职教师中选拔。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具有教学经验、掌握赴任国语言者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优先,年龄一般在22岁至50岁之间,其中,志愿者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需在志愿者报名系统报名并进行选拔考试,通过选拔考试的志愿者候选人将参加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的行前培训,最后根据志愿者候选人培训平时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确定志愿者人选。
同时,根据赴任国别,志愿者享受每人每月800或1000美元生活津贴、1000美元一次性安置补贴、往返国际旅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住宿费、医疗保险以及派出相关费用。此外,在艰苦地区连续工作两个任期的志愿者,将从第二任期起享受艰苦地区补贴。一般情况下,志愿者最短任期为一年,之后可以选择留任,最多留任两次。
泉州师范学院外事办工作人员提醒,支教志愿者代表着国家形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向当地老师请教,要有责任心,找到适合当地的汉语教学方式。同时,大家在生活上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原文链接:
泉州晚报:
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9-09/20/content_500493.htm
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4609712/0
中国侨网:
http://www.chinaqw.com/qx/2019/09-20/232064.shtml
东南网:
http://qz.fjsen.com/2019-09/20/content_22735180.htm
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