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福建探索 | 泉州师范学院:探索“五个五”工作模式 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创建者:时间:2021-01-21浏览次数:675

日前,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后渚边防派出所泉州师院警务中心揭牌。该警务中心是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属地公安,发动师生员工、属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倾心打造的一个坚持依法治校、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安全稳定、保障学校发展的校园安全保卫平台。

  

泉州市公安局后渚边防派出所泉州师院警务中心揭牌(来源:泉州师范学院)

近年来,泉州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入选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个五”工作模式,倾力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

打造五个平台,为创建平安校园夯实坚固基础。一是服务平台。属地民警进驻学校警务中心,开展师生户口迁移、居住证、校园110报警等公安业务服务,方便师生办事。二是调解平台。开展涉校矛盾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将学生的矛盾纠纷在校园里化解。三是校园监控平台。投入650万元建成一套数字高清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形成覆盖全校公共区域监控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化技防作用。四是综合指挥平台。借助警务中心指挥平台,通过连接校园监控平台和公安业务网络等技术手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校园安全稳定形势。五是线上线下教育平台。开展“互联网+”安全微课在线学习,交通宣传日、法治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禁毒宣传月、防诈骗等线上线下主题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建设五支队伍,为创建平安校园汇聚强大力量。一是属地民警队伍。属地民警进驻校园警务中心,填补学校无执法权空白,震慑犯罪分子,提高案件处置效率。二是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由属地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校内教师等25人组成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负责校内各类矛盾纠纷调解。三是保卫干部队伍。建强保卫处干部专职队伍,配备二级单位安全管理员和安全责任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保卫干部队伍。四是普通安保队伍。按规定配足配强保安队伍,加强专业培训、实践演练等,提升保安队伍的综合能力。五是学生校卫队伍。建立以学生校卫队为主体的保卫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安全保卫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构筑五防体系,为创建平安校园锻造立体保障。一是“人防”体系。“人防”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建有一支强有力的专兼职保卫队伍,并紧抓师生安全教育不放松,教育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安全保卫工作,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二是“物防”体系。学校加大投入,按照标准配备安检系统、防暴设施、警用装备和值班岗亭等安全防护设施。三是“技防”体系。学校联合属地公安机关、宣传部、网信办、教育局等,借助大数据与云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与预警系统,逐步实现线上与线下相衔接、传统与科技相结合。四是“心防”体系。整合校内资源,成立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防干预体系,落实“五个一”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开设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组织网络慕课等,为师生提供心理卫生信息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五是“制防”体系。学校建立完善安全保卫等方面规章制度,构筑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学生在警务中心办理户口迁移(来源:泉州师范学院)

突出五大功能,为创建平安校园找准目标定位。一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严格执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实施校内“五方联动”处置机制和校地协同机制,妥善处理校园安全稳定事件,维护校园安定稳定。二是警情信息收集研判。通过公安专网、新媒体平台广泛收集各类涉校安全稳定的动态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增强排查化解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充分发挥驻校民警和校内外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在涉及师生重大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问题上的专业调解作用,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四是安全法律宣传教育。设立安全法律宣传教育基地,通过VR虚拟现实等方式,创新线上、线下安全法律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五是公安业务咨询办理。实现警务前移,师生不出校门,即可办理户口迁移、居住证、校园110报警等公安业务。

  

学校联合属地公安、社区等多部门检查主校区校园周边综治安全(来源:泉州师范学院)

形成五联格局,为创建平安校园筑牢稳定根基。一是校地治安联防。加强与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构建110“1+1+X”联动服务机制。第一个“1”指的是学校保卫处,第二个“1”指的是辖区后渚边防派出所,“X”指的是消防、司法等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其他二级单位。校园110“1+1+X”联动服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帮、反应快速、服务到位”,打通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校地矛盾联调。与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定期研究会商,共同开展好涉校涉生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工作。三是校地治安联治。借助校园警务中心平台,引进消防、市场监督、城管、交管和综治等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服务工作。四是校地事件联处。校园警务中心负责“校园110”报警服务工作,及时组织排查,并协调校内及属地党委政府有关联动部门处置各类警情,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五是校地平安联创。联合属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平安建设总体目标,整合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校与属地的平安建设水平。

 

原文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984264508933955536&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89842645089339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