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央视《开讲啦》播出45分钟专题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在节目中讲述世遗泉州。一时间,节目中闪亮的泉州元素“刷爆”朋友圈。
“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这一座城简直就是当时世界上繁华的港口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当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缓缓说出开场主持词时,他身后的屏幕拉开一幅长卷,是大型中国画《刺桐梦华图》。据了解,该画创作历时一年多,是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蔡永辉、副教授许瑞珍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又一次联合创新实践。作品以微动态的画面艺术形式,让参观者仿若置身宋元时期的古刺桐港,感受中国宋元时期泉州包容的文化态度、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庞大的水陆复合交通运输体系、丰富的民俗与宗教形态、发达的手工业、杰出的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元素。
在《开讲啦》“云端的青年代表”提问环节,来自青海热贡的多杰扎西与其身后的“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引来网友点赞。该作品色彩浓烈艳丽,线条繁复却纹丝不乱,细节之处纤毫毕现,既展现了古刺桐港繁盛的贸易景象,也呈现出古刺桐城“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风韵。更令人惊叹的是,画卷上足足绘了1388个人物。据了解,该作品是老家在泉州市区西街甘棠巷的吴静华不远千里请来唐卡画师,并邀请文史专家、艺术团队担任“智囊团”创作而成的。1987年出生的多杰扎西是吴静华请来的第一位唐卡画师,在多杰扎西的号召下,家乡的朋友和学生陆续来到泉州,加入这个团队。
当网友问及姜波“在泉州是否感受到千年间的时空跨越”时,姜波提到了“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我跟当地人交流,当地人说这是航海带来的习俗,可能是波斯人留下的习俗,现在她们还在头上簪花。”姜波认为这些鲜活的生活细节是一种“活态遗产”,是生生不息的,能让人感受到沐浴在古代航海文明之中。
节目中,一段南音演唱让网友们念念不忘。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非遗”名录。姜波建议,把南音曲目做成精品,让更多公众接触到泉州南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南音演唱,现场青年朱学莘演唱的申遗推广曲《岸边》同样成为关注焦点。刺桐的秋霜、亚丁的乳香、锡兰的寓言……轻快韵律环绕,古城元素尽显繁华。在异乡工作的网友“Alin”说:“远在他乡听到这首歌,每一句都扣人心弦,回忆起小时候在泉州小巷游玩的经历,很美好!我爱泉州,我的故乡。”未曾来过泉州的网友“寒食必长雨”则说:“好听,勾起一个小时候的梦想。愿未来有机会坐着我们的舰船,沿着先辈足迹走一遍刺桐、亚丁、锡兰……”
原文链接:
泉州晚报:
http://szb.qzwb.com/qzwb/html/2021-08/16/content_545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