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等:有偿补课四顽疾 引发家长学生大焦虑

创建者:时间:2021-08-25浏览次数:425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福建省教育厅也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泉州市于近日公布了泉州市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举报电话和邮箱的公告,受理相关举报投诉。

近些年来,一些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等突出问题,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们诟病。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引导教师树立道德高线、筑牢纪律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本期封面纵深,曝光有偿补课各种乱象,倾听家长、老师、学校等各方心声,期待相关部门“亮剑”有偿补课之后,这一困扰广大学生、家长的痼疾最终能够彻底根除。

有偿补课四顽疾引发家长学生大焦虑

记者多方调查走访泉州的家长和学生了解到,在职教师组织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的现象确实存在,“课上不讲课下讲”、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给培训机构介绍生源拿回扣等行为也时有发生。在考分焦虑之下,“内卷”的家长们跟风让学生补课,带来不小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此次全国上下对有偿补课“零容忍”,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赞同,以期敦促补课教师遵守师德规范,规范职业行为,而家长也应进一步摆正心态,走出唯成绩论、唯升学论的焦虑圈。

记者调查

顽疾一课上不讲课下讲

补课能考90多分 补的内容就是考题

“原本听说这个老师补的效果好,但发现是让孩子补习时提前做考题,考试才拿高分。”谈到有偿补课,市民黄女士有些郁闷。

此前她的侄女上小学,语文成绩一直上不来。她听朋友说,侄女就读的小学有一名语文老师办补习班,去补习过的孩子都能考高分,黄女士就让侄女报了名。补习后,侄女成绩明显提高,后面没继续补,成绩又落下来了,他们很快发现了“秘密”:“那老师直接让孩子做试卷,考试要考的那些题目补习时先做过了,所以当然考得好,难怪家长都说她会教。”黄女士说,找这个老师补习的学生都能考90分以上,没补的大部分都考不好,这明显是“课上不讲课下讲”。

市民于先生的儿子语文成绩不错,但在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回家闷闷不乐,说同桌本来成绩不如他,考试时作文竟得了29分,成了全班第一名。“孩子说,同桌找语文老师补习,作文题在补习时他们就写过了,老师还帮他们批改过,班里去补习的几个同学作文都拿了高分。”于先生后来和其他学生家长聊起此事时,都感到很无奈。

顽疾二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

名校老师开班受追捧收费不低名额很抢手

市民刘女士的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孩子初中电脑派位被派到市区一所公办中学。她说,当时听说学校有老师在开培训班,去补习就很有机会进学校的实验班,一些家长组建一个微信群,进群就可以去上这个班。但她没有“渠道”进这个群,后来女儿也没有进实验班。“如果找老师补习,真能进实验班,那对其他孩子无疑是不公平的。”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的女儿读初三时,因为数学偏弱,她通过朋友介绍把女儿送到一名来自名校的数学老师那里补习。这名老师一个班只收30名学生,收费不低,一个学期5000元,名额非常抢手,许多人都争破头要挤进去。

市民赵先生也表示,他儿子读初一时因为语文成绩不好,找到一名其他学校的语文老师补课,固定每周六晚上去这名老师家里。“一个班十来个学生,算是小型的培训班。”赵先生说。

顽疾三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

机构喜欢名师“坐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老师一般不喜欢给自己班上的学生补习,一来有偿补课是明令禁止的,二来可能觉得给有的学生有偿补课后,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就少了点底气。”市区一小学的吴老师坦言。

吴老师表示,近年来在校老师自己开设培训班的情况其实不多,约80%的学生是在校外知名的培训机构补习,近两年在线上补习的学生也不少。

市民朱女士的孩子在读四年级,成绩中等,她带着孩子来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推荐去上市区某小学老师的课,她就给孩子报名了。

“老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还是挺多的。”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培训机构都喜欢请几个当地名校的老师来坐镇,依靠老师的名气来招生,家长也都喜欢报这些老师的课程。陈先生坦言,虽然一些机构声称自己有名师坐镇,但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大多数培训机构请的是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但是没有考上教师编制的老师,有的会请一些大学生来兼职授课。

各方声音

家长大家都不补少焦虑利于亲子关系和谐

郭女士对孩子重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孩子愿意学,愿意主动去思考,就放手让她去努力,补习不补习都无所谓”。她觉得,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是“跟风”大于真需求,“老师建议孩子去补,如果我不补,怕老师会不会给孩子‘穿小鞋’,但如果补,确实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压力又转嫁给家长”。

郭女士认为,严禁有偿补课,让大家都回归起点,孩子专注于课堂学习,家长也不会因孩子的一时成绩波动就焦急地找老师补课,“这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有益的。孩子不用抱怨大人总给自己报各种补习班,家长也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市民李先生看来,一些家长给孩子报班未必因为成绩不好,而是陷入了一种“军备竞赛”的焦虑心态。“看到别人家的在补,觉得自己家的不补就吃亏了。”李先生说,自己的女儿成绩中上,但老婆还是让她去补课,“我老婆说,她们班的第一名都报了好几个班,我们不补岂不是差距越来越大?女儿时常抱怨,周末除了做作业就是上各种辅导班,弦绷得比在学校还紧”。

市民陈女士表示,很多家长想找在职教师给孩子补课,主要是觉得老师会更负责,也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补缺补漏,“但也听说有的老师强迫或诱导学生补课,甚至课上不讲课下讲,确实该禁”。

她建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孩子不补习,但需要个性化指导,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发挥得更好,希望今后学校能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

老师重要的是课内消化不应依赖课后恶补

泉州市区一中学语文老师陈老师表示,禁止有偿补课,可以缓解社会焦虑,减轻家庭负担,还给孩子更多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让教育生态向良性发展,有望实现教育公平。此外从教师本职立场上看,也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习得能力,重视课堂而不是依赖课下补习。

市区某小学数学老师庄老师表示,补课虽然可以让学生提升成绩,但是牺牲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作为学生,重要的是课内消化,而不是课后恶补,而作为家长,唯分数论也是不可取的,更多是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一直逼迫孩子,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专家

“禁补”可有效杜绝“课上不讲课下讲”

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主任李尚生认为,此次国家出台有偿补课禁令,对于此前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等突出问题能有效杜绝,基本不会再出现。

身为教师,也能进一步自我审视,遵守师德规范,珍惜名誉,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将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尽心尽职做好教育工作。

作为家长,以往出于考分焦虑,对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的焦虑,导致他们对名师等趋之若鹜,甚至托人找名气大的老师帮孩子补课,造成经济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而今后,能逐渐杜绝这样的恶性竞争,有效缓解这种焦虑氛围。

李尚生也认为,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学习能力差的,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审视的。在有偿补课禁令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大家都健康成长,有待实践探索。

有偿补课苦了家长影响社会生育意愿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孟安明建议禁止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开展中小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有偿教育服务。

他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基地是学校,但各种有偿补课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导致睡眠不足、体质不达标等情况,不少家长经济负担重、苦不堪言。这也导致教育的家庭成本节节上升,影响到全社会生育意愿。

不唯分数论真正减少补课的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有偿补课长期禁,但一直没能有效禁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客观的需求,特别是今年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使得补课的需求量增多。”

“在职教师对补课的内容比较熟悉,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相对来讲,效率比较高,效果也比较明显,所以更受家长的追捧。” 储朝晖进一步表示。

“在职教师为学生有偿补课的隐蔽性比较高,查处难度较大。”在储朝晖看来,要想从根源上杜绝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应该从教育评价、管理,深层次去解决这个问题,改变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论,真正减少补课的需求。

原文链接:

泉州晚报: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1-08/25/content_7103099.htm 

台海网:

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hms/2021-08-25/254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