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逐渐迈向千亿级规模,泉州工艺制品产业在行动。今年3月份,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牵头制定的《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正式出台, 旨在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保持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泉州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并力争到2020年,工艺制品产值翻一番,超过1000亿元。根据 图线图推进产业发展,日前,“传承创新 跨界融合——2016年海峡两岸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在泉州师范学院开班,业界希望,通过开展研修班等形式,帮助工艺美术从业者提高理论素养、开拓创新视 野,助推产业转型提升。
●持续性开展研修班●
6月14日,由泉州市委人才办、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传承创新 跨界融合——2016年海峡两岸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在泉州师范学院开班。
据悉,自2013年研修班首次开班以来,这已经是第四期研修班,共吸引了85名来自泉州各县(区、市)的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学员参加研修,研修班邀请了 来自台湾联合大学、台湾中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厦门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两岸知名专家学者,采取专题讲座、企业现场授课、圆桌式交流研讨、作品讲 评等形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海峡两岸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是为贯彻落实泉州市政府《泉州市千名企业家和百名经济管理者素质提升培训三年计划》等文件精神, 同时也是落实美术与设计学院和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签订的《泉州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依托各自优势,助推泉州市工艺美术产业延 伸发展的持续性举措。
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副主任蔡文雄介绍说,此次研修班是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重点突出“传承创 新、跨界融合”理念,通过学习研修旨在加强学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文性、历史性、审美性和情意性的熏陶和启迪,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提升素养,促进创作思 维的多元化,提高原创设计能力,强调在传承传统技艺等经验感知的基础上,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发展现代工艺美术新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从业者理论素养●
研修班邀请这样多工艺美术大师泉州比拼“火花”,目前就在于助推产业转型提升。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泉州市工艺制品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 30多万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53亿元,出口交货值315亿元,产值约占全省一半,产业规模与产值均居全省前列。在这些辉煌的成绩面前,泉州的美术工艺 产业并没有沉迷于昔日的“荣誉簿”,而是通过研修班等形式来全面提升从业者的理论素养,为行业发展带来后劲。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黄坚就表示:“泉州的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有一个特色,千百年来都以师徒式教学模式为主,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湛技艺。对于泉州市工艺美术产业来说,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满足当前新一代受众、市场对工艺制品的新审美需求。”
在他看来,泉州工艺美术产业要在传承历史技艺的基础上,以创新的视野、理念进一步创新来满足市场的新趋势、新需求。他认为:“传承与创新两者并不矛盾。这 一次的研修班,我们就邀请了山东、台湾等地的教授、专家,以他们的专业、独特视角,来介绍国内外的工艺美术新的趋势、元素、业态,旨在帮助泉州的工艺大 师、从业者开拓视野,将行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的提升,以满足新的需求。这些参加研修班的工艺美术大师在行业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们在研修班上获 得的新思路、新理念,能通过他们背后的企业、工作室进一步扩散出去,在行业内形成一种新的氛围。这对行业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来说,将是一个持续性的推动作 用。”
受邀为泉州工艺美术大师学员们授课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胡希佳也赞同这一观点。他告诉记者:“泉州的工艺美术产业从业者在长期与市场的衔接中,创 作、创意会有所下降。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毕竟他们市场层面的要素考虑多了,难免会在创意上有所失衡。这也是我们研修班的意义所在:帮助这些工艺美术行 业从业者在接受、顺应市场的基础上,也能回归到艺术创意的层面上来。”
●“工匠精神”打造千亿产业●
根据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牵头制定的《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规划,泉州将建设具有全国特色的陶瓷、藤铁工艺家居、制香、雕艺工艺品基 地,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保持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泉州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到2020年,工艺制品产值翻一番,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 11%,其中:石木雕300亿元,陶瓷350亿元,藤铁工艺150亿元,香制品100亿元,珠宝首饰及其他工艺等10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泉州除了发挥现有的产业、技艺等方面优势,以及强化从业者的素养外,同样需要凝聚产业的“工匠精神”和工匠制度。蔡文雄介绍说,李克强总 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明确要求珠宝、纪念品等高端消费 品和工艺美术、民族特色用品等在“增品种”方面,要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在“提品质”方面,开展国际对标、加强 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在“创品牌”方面,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
“这将是我们今后产业发展的目途和径标:以大力倡导和培育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并形成‘工匠制度’来开拓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空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蔡文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