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接受教育部 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发布者:刘宗安发布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467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对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现场考查,经查认证教育部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重视人才培养,成为闽南基础地理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水平支撑了培养目标的达成;立足泉州,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有力支撑了毕业要求的达成。地理科学专业顺利完成了师范专业认证的各项工作。

    在认证专家进校考查期间,经听课、阅卷、查档、访谈、座谈、实地考查等多重环节,并认真对照认证标准要求,专家组听课10节次调阅毕业论文、教育实习报告、专业实习材料150份抽查10门课程31套1301份试卷及考核材料查阅学校、学院的管理文件、教学档案、支撑材料近300份访谈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16人次;召开师生座谈会3场55 人次,访谈用人单位和校友代表23人次实地考查了实习基地泉州第五中学台商区分校,集体考了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高科土壤监测联合实验室、自然地理实训室、院士创新平台、生态景观研究所、李子蓉名师工作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训中心等相关教育教学设施。

    经考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三十五年的办学历史与办学成效,高度评价学院地理科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专家组也对专业与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投入及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判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是否建有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其中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自今年初学院启动申报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以来,学院统一思想,全体教职工上下一条心,形成共识,通力合作,群策群力,认真做好自评报告的论证与撰写、迎评材料的各项准备工作,多次召开专场座谈会、认证会、办公会,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收取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积极借鉴兄弟院校良好的办学理念,根据评估指标,持续改进教学大纲,几易其稿,最终形成高质量、充分体现学院鲜明办学特色的自评报告。

 

学院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开展学院环境的彻底整治,进行办公区、实验室、专业会议室等场地的调整与整合,使区域功能规划统一协调,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全体师生分工配合,各司其职,放弃节假日、暑假休息工作,全天候加班毫无怨言,确保认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次地理科学专业认证,还得到学校的鼎力支持。校领导多次关心、指导认证的准备及进展工作;教务处多次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等兄弟学院毫无保留地提供各自专业认证的宝贵经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多次检查学院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后勤管理处派专业保洁人员对公共卫生场所进行清洁,更换了陈旧的保洁设施,粉刷一新,提供了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为认证的顺利通过保驾护航。

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在长达35年的办学历程中,办学定位清晰,办学目标明确,为泉州、闽南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的中学地理教师,为闽南地区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历代地理科学专业老师深耕教学一线,无私奉献,砥砺奋行,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持续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的地理人秉承优良传统,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年招生50-1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21人,近五年有60人获省级及以上专业竞赛奖,获全国红色旅游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2次和特等奖1次;历年考研率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参加教师统招成绩名列前茅,职业发展态势良好。

    当前地理科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7人、兼职教师1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9人,占比70.37%;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占比85.19%。近五年获批各级项目64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16项;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 49篇;学院建设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拥有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村环境整治与资源化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创新平台、李子蓉名师工作室、泉州市乡村休闲协会、生态景观研究所、晋江市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学院建有投资2000多万的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拥有与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共建4000多万元的泉州市首个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拥有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校外实践基地49处,涵盖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平台;学院建有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和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远程见习等实践教学需要。

(资环学院宣)